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82篇
航天技术   994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胡杨 《航天》2011,(2):1-1
天上原有北斗七星,它们是天赐的;而北斗导航系统第七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又在浩瀚太空镶嵌上新的北斗七星,当然,她们是人造的。群星璀璨,不仅在天上,更在人间。当"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属于中国航天人的至高无上的荣誉的时候;  相似文献   
72.
随着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快速响应、快速发射、高密度发射愈发成为当前航天领域的特点及内在要求,且当前卫星多采用分散采购、竞标采购的方式,任务明确晚、接口状态多,对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通用性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给运载火箭与任务强耦合的“定制化”研制生产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满足当前航天领域的发展形势,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运载领域积极探索去任务化研制生产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院运载火箭去任务化实施探索及实践效果,并指出了后续去任务化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3.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4.
晓昊 《太空探索》2005,(1):28-31
导航定位很早就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从古至今,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了多种导航方法,但都不十分尽如人意。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其实质是把无线电导航台搬到太空上去,因而能克服地面无线电导航台的先天不足,不受气象条件、航行距离的限制,且导航精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75.
宗河 《国际太空》2005,(11):1-6
2005年10月12日09:0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把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10月17日04:33安全返回地面,成功完成了“2人5天”的太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76.
2005年1月14日晚18时起.全球17只“大耳朵”一同聆听12.75亿千米外的太空,捕捉土卫六的探索者惠更斯探测器的踪迹,上海天文台VLB1(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基地的25米射电望远镜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77.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05,(10):14-15
第八节 航空航天飞机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至今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仍然是航天费用太高。随着航天活动日益频繁.航天费用将成比例地增加,特别是大型空间站建成以后,为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向空间站运送器材、物资、航天员和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等,将达到一年十几次,甚至数十次.女口果仍旧采用传统的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每次发射需花费数千万美元.年发射费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7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11):40-42
2005年10月,德尔它-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箭双星发射“云卫星”(Cloudsat)和“云-浮质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卫星观测”(CALIPSO,直译为“卡里普索”)卫星。前者将改进对云层结构和成分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云对气候的影响,它是美国航宇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中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9.
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邀请,前美国航宇局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偕夫人2006年2月10~14日代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来北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80.
张小琳 《国际太空》2006,(10):22-24
2006年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首个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Genesis-1)发射升空,并在太空成功充分扩展,还向地面发回了多张照片.它是美国未来太空旅馆的试验舱,由美国私人企业比格罗公司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运输居住舱"(TransHab)的技术成果基础上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