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1157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胡杨 《航天》2013,(11):1-1
航天,固然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探索事业,但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同样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梦想。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想,没有梦想,就不会有航天事业的诞生,也不会有今天人类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航天人又是追梦人。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活跃着一些老航天人的身影。虽然不再有年轻的面孔,但是因为毕生从事航天事业,因为有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为有执著的梦想,他们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身上永远充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在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这次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将首届“世界航天奖”授予“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77岁高龄的爱德华·斯通博士。国际宇航联的颁奖词认为,爱德华·斯通参与研制的“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代表了人类星际探索的新高度,是新世纪里非常令人激动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992.
基金动态     
张新国副总经理发贺信祝贺航空科学基金网站开通航空科学基金网站(www.chinaasfc.cn)于2007年12月28日成功开通。网站包含组织机构、工作动态、规章制度、资助成果、出版物、下载中心以及20周年专题等栏目,旨在发布航空科学基金信息,宣传航空科学基金成果。  相似文献   
993.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09,(12):40-40
12月9日16时42分.在我国西北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披着冬日灿烂的阳光腾空而起.顺利地把遥感卫星七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94.
蒋秀芝 《航天员》2008,(2):12-21
驱车北京,至西北郊。车行渐快,喧嚣渐远。春风吹着绿草,一路蔓延。终见平芜尽处,有大树掩映,楼房林立。北清路东段,拐角处,立有一标志性雕塑,上面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书的几个苍遒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中国北京航天城。继续前行百十米,即至航天城正门。正门宽敞,仪容庄严的警卫侧身而立,给人以大气肃  相似文献   
995.
一凡 《航天》2009,(3):4-7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相似文献   
996.
段丽娟 《航天》2010,(8):8-9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于7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答辩终评暨颁奖会,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竞赛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97.
易林 《航天》2010,(8):34-38
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  相似文献   
998.
陈杰  侯丹 《航天》2011,(3):28-31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一家员工总数只有千余人的私营航天企业。自2002年建立至今八年多的时间内,该公司接连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低成本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赢得了美国航宇局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并有望习其提供载人航天飞行服务。  相似文献   
999.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48-51
辐射会破坏DNA甚至导致死亡。在充满辐射的太空中,如何才能保护航天员呢?如果你想把航天员送往月球或者火星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么人体能够承受多少辐射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这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在旅途中保护航天员。从消化系统失调到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暴露在辐射下的后果对于载人航天而言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00.
王岩松 《航天》2012,(6):27-29
国际空间站作为独一无二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致力于增加关键技术的演示验证和减轻人类空间探索面临的健康风险。空间站的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造福人类,并将进一步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善地球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