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航空   1432篇
航天技术   235篇
综合类   274篇
航天   3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先进复合材料在未来飞行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复合材料在飞行器结构中的用量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结构的先进性标志之一,其优越的综合性能非常适应未来飞行器的发展趋势.文章概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应用中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未来飞行器的发展趋势,预测了先进复合材料在未来飞行器运用中可能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92.
双垂尾对边条翼布局大迎角升力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垂尾导致大迎角升力减小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CFD方法分析一个类似于F-22战斗机的模型,发现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脱体涡流经垂尾外侧;垂尾下部附近气流方向向后并向外;垂尾外侧存在低压区,而垂尾内侧和垂尾间的机身上表面存在高压区。认为脱体涡在垂尾外侧表面产生吸力,在涡核下方诱导出向外的速度分量,致使垂尾处于侧滑气流中,从而使其表面压力内高外低,除了产生指向外侧的法向力外,也传递内侧高压至机身上表面。外倾垂尾上向外的法向力和机身上表面的高压区,是减小大迎角升力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3.
本文实验研究大后掠三角翼前缘集中涡的形成,物理图画,动态迟滞特性以及影响动态迟滞特性的因素。研究方法为三角翼俯仰振动中的动态同步多片光涡流动显示。研究发现:与静态实验相比,三角翼俯仰振动在上仰过程前缘集中涡延迟破碎,在下俯过程中前缘集中涡的恢复生成又滞后于定常情况。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增加折合频率,前缘集中涡破碎过程进一步延缓了,增加来流速度,动态迟滞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4.
跨音速大迎角Euler方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体积法离散三维Euler方程,选用三步显式格式进行时间推进求解;并通过当地时间步长、残值光顺、焓修正等方法加速收敛。对一维波动方程的von Neumann稳定性分析说明这种三步格式的最大Courant数是2。对三角翼跨音速大迎角流动的数值分析表明文中的三步格式及焓修正方法优于人们经常采用的四步、五步格式以及焓阻尼技术。  相似文献   
95.
96.
本文力图将熟知的湍流大涡运动现象与湍流模型理论联系起来以减少模型理论中的经验关系。 在剪切流中以球的流体动力系数,分析确定了涡球的运动,并以此确定剪切流中的湍流剪应力。由此得到了一个二方程模型,方程中仅包含球的流体动力系数。 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实例计算表明,计算的速度剖面在整个边界层中都能很好地与实验符合。  相似文献   
97.
本文提出了一个消除非对称力的头部外形方案。通过风洞实验,论证了方案是有效和稳定的。实验发现由对称涡向非对称涡的转变有一个不稳定区,建议用动态测力,得到与激光蒸汽屏流场相一致的结果,并研究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8.
本文给出了0~85°,特别是30~85°攻角下横截面形状由矩形过渡到圆形的S形进气扩压管道在自由射流吹风条件下抽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攻角α增大,出口处总压损失系数η_σ,旋流系数SC_(60)增大,流量φ则不断减小;总压畸变指数DC_(60)的变化比较复杂,在0~60°攻角范围内,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加,在70°左右畸变指数值反而下降,然后在大攻角条件下畸变指数再度增加。因此在亚音速大攻角下考虑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问题时,只考虑压力畸变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影响发动机工作的旋流因索。本实验研究为高机动飞机进气道之设计及其性能之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100.
战斗机敏捷性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胡朝江 《飞行力学》1999,17(2):7-12
阐述了设计敏捷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传统大迎角限制器,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关于敏捷性管理 研究情况,包括敏捷性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模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敏捷性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并可减轻驾驶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