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485篇
航天技术   127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在防/除冰系统工作前提下翼面前缘残余积冰对全机失速特性的影响是评估系统效能是否达标的直接依据。针对中外翼区域重点防护的大型客机增升构型除冰方案,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缝翼未结冰、未除冰、除冰状态下的失速特性。数值模拟结论表明虽然中外翼防/除冰防护区域较同类民机型号有所缩减,但仍能维持内翼始发分离流动形态、保证临界迎角附近的纵向力矩安定性、有效拓展失速边界。当前方案取消当地结冰防护的空气动力学依据是短舱外侧固有的下洗-展向流动综合效应已能充分削弱来流迎角影响,进而抑制局部结冰诱导的流动分离。研究结论可为防护区域设计优化及大型客机结冰适航取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12.
大型自由翻滚碎片的质心是在轨操作基坐标系下的不动点,也是碎片连体基下动力学参数向卫星坐标系转换的基准,对其精确识别是提高碎片动力学参数辨识精度的关键。提出基于惯性单元测量数据与双目视觉定位数据融合的大型空间碎片质心位置识别方法。基于无力矩欧拉方程,获取附着到空间碎片表面的惯性单元间转换关系,利用该转换关系对惯性单元冗余测量数据优化,再优化求解惯性单元到质心点距离;利用双目视觉获取惯性单元上标记点动态坐标,再利用惯性单元到质心点距离,基于三点定位原理识别大型空间碎片的质心位置。以加入高斯白噪声的惯性单元与双目视觉测量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解算后惯性单元实时测量数据的误差降低到1%以下,解算的质心位置三轴误差小于0.47mm;开展了地面试验,结果表明,解算的质心位置三轴误差小于0.49mm。仿真和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为大型空间碎片的消旋、捕获任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基准。  相似文献   
813.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4,(4):I0001-I0001
2014年11月24日凌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机翼抵达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这是C919项目研制过程中第六个交付的大部段。  相似文献   
814.
在分析飞机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外企业构型管理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构型管理在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对构型管理的目的、基本要素和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借鉴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构型管理的思想,研究了简化构型管理的几大构型控制技术,并结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商业模式和组织特点,设计了构型更改流程。  相似文献   
815.
针对CJ818客机的着陆系统,设计CDA技术在CJ818中的实现方案,对导航系统、飞行管理、飞行控制系统提出了设计要求以满足CDA技术的顺利实现。对CJ818的飞行剖面、速度剖面以及襟翼的下放程序都作了数字设计。通过对比国外飞行程序,评估该技术带来的时间效益和环保性能。CJ818的CDA设计,可以为飞行员减轻工作负担,减少进场时间、发动机燃油消耗和对机场周边的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816.
图片新闻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4,(3):I0001-I0002
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前机身大部段在上海交付;C919大型客机中机身/中央翼,副翼部段在西飞交付;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机头部段、中后机身部段相继下线;ARJ21-700飞机104架机顺利完成风挡除雾局方审定试飞  相似文献   
817.
要勇  郭林  颜剑  董晓彤 《遥测遥控》2022,43(5):82-88
随着航天遥测任务对机动性和防护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开始尝试安装在方舱内,运输时可以收藏防护,工作时可以展开,并要求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进行工作,实现通信要求。方舱开盖机构是作为消除风沙雨雪等环境负载影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可靠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开盖机构能够自动开启和闭合,满足大型遥测天线工作需求,收藏状态能够对大型遥测天线起到防雨、防尘和防撞击等防护作用。由于大型遥测天线尺寸跨距大,又受铁路、公路运输的限制,导致常用的开盖机构设计空间受限制,并大幅增加了方舱开盖机构防护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一套车载大型遥测天线新型方舱开盖机构的设计,将舱顶的顶板从左右方向分为两块,左右翻转打开。为了完全不影响天线的工作,方舱左右壁上部的立板也随着顶板一起翻转,顶板和立板翻转后,均与左右舱壁贴合,保证开盖机构打开后,整车宽度尺寸不影响车辆的公路运输性。该开盖机构采取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方式进行自动开盖和闭合,并对机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选型确认。新型方舱开盖机构既实现了方舱顶盖的自动开启和闭合,又满足了大型遥测天线的车辆运输和运动过程中的通信要求,有效实现防护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18.
我国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系统多、各系统耦合关联程度大、射前流程复杂,实现“零窗口”发射难度大。基于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系统特点和射前约束条件,提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的技术方案。通过能力挖潜主动拓展了任务故障适应性和窗口宽度,并辅以科学的测试发射策略,将技术和流程相结合,共同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这对全面提升大型运载火箭和发射场“零窗口”发射能力、适应未来航天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19.
大型舰船受潜艇鱼雷攻击威胁扇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潜艇鱼雷攻击海上活动目标的特点,在建立潜艇鱼雷攻击阵位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潜艇鱼雷性能,计算给出了航渡过程中大型舰船受潜艇鱼雷攻击的威胁扇面,为航渡过程中编队指挥员如何优化近程反潜兵力的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