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250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在快速转弯时引起大攻角,从而导致弹体气动参数非线性变化和三通道交叉耦合。对非线性和交叉耦合作等效处理后,应用部分状态反馈和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侧向姿态变结构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器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性和鲁棒性均优于传统PI控制器。  相似文献   
62.
63.
国际民航组织北大西洋地区于1997年3月27日起在其最低导航性能规范空域、33000~37000英尺的空间实施缩小的重直间隔标准(RVSM)。此举不仅令航空器经营者受益匪浅,同时也令国际民航组织其他地区目前正在从事缩小垂直间隔标准研究的专家们深受鼓舞。本文的目的是向国内同行介绍国际民航组织缩小垂直间隔工作的背景情况以及就深化我国高度层的改革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一、垂直间隔与国际民航组织现行委间隔标准的产生垂直间隔顾名思义,是指航空器之间的高度差。对肮空器进行垂直间隔长期以来一直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防止航空器相撞的基…  相似文献   
64.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英等国为了克服水面舰艇的导弹倾斜式发射系统反应时间长、发射速率低、载弹量少、发射方位受限等多种弊端,开始研究舰载导弹的垂直发射技术。但是由于当时的导弹体积过大,使垂直发射系统还不能够在实际中得以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惯性仪表技术性能的提高以及小型化和成本的降低,使战术导弹的垂直发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5.
动基座上垂直发射导弹程序控制段的姿态测量误差所产生的导弹姿态误差主要两部分构成:i)垂直发射导弹在初始发射时动基座提供的初值所形成导弹的姿态误差。  相似文献   
66.
11月22日至12月20日是缩小垂直间隔运行初期阶段,11月27日上午,总局空管局王利亚副局长在华东空管局常务副局长、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主任王中东等领导陪同下,在区域管制大厅现场检查RVSM运行情况,并听取了管制运行部副主任关于RVSM运行一周来的总体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67.
68.
利用RHEOVIBRN DDV-Ⅲ-EA型动态粘弹谱仪,在频率为110,35、11,3.5Hz,温度为-150~200℃及频率为0.3,0.03,0.01Hz,温度为-80~30℃的恒定频率,测定了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动态抗张特性温度谱.以线性粘弹及热流变简单性作为基本假设,采用折合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将恒定频率的动态抗张模量温谱曲线迭加成参考温度为20℃时的动态抗张模量主曲线,并用一般化的Maxwell模型级数式给予定量的数学描述;还将图解得到的偏移因子温度曲线处理成修正的WLF方程,从而为药柱强度分析提供该推进剂材料的动态粘弹参数.  相似文献   
69.
70.
为提高无人机着陆效率,从着陆速度向量场和导引律设计两方面研究改进。首先,基于椭圆设计速度向量场,实现飞行路程更短、机动性能要求更低的着陆轨迹。然后,基于像素坐标系与机体坐标系的关系,设计无人机的航迹方位角指令;以椭圆切线方向为参考,结合合作矢量特征,设计航迹倾斜角指令;利用图像信息,设计速度大小指令。最后,理论比较了传统轨迹与提出轨迹对方向机动性性能的要求,给出了轨迹参数与无人机方向机动性性能的关系。利用Simulink搭建系统仿真平台,计算满足要求的合作矢量特征。结果表明,无人机以曲线轨迹准确软着陆到目标,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