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79篇
航天   14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不同于传统惰性材料的空间碎片防护结构,含能材料防护结构在超高速撞击下的冲击起爆特性是其防护能力得以提高的根本原因。PTFE/Al含能材料防护结构的冲击起爆特性改变了弹丸强冲击载荷下的破碎机制,弹丸内部的冲击压力对于分析含能材料在超高速撞击下的防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超高速撞击试验中回收的PTFE/Al防护结构后板进行损伤特性分析,获得了对应速度条件下弹丸的破碎特性。基于一维冲击波理论,分析PTFE/Al靶板在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冲击响应过程,结合考虑化学反应效率的热化学反应模型,获得了弹丸在碰撞与爆炸联合作用下的载荷特性,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获得该材料完全反应的临界撞击速度约为1800 m/s,弹丸的临界破碎速度为2875 m/s,小于铝防护结构中对应的临界破碎速度。给出了弹丸在PTFE/Al、铝两种防护结构中产生相同冲击压力时对应的临界速度,分别为弹道段的800 m/s和破碎段的3580 m/s。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说明,航天条件对人体的致敏反应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不同的细菌过敏原和甲醛的致敏作用,结果说明航天后人体对这些过敏原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飞行后研究说明,随着航天时间的延长,发生致敏反应的可能性增加。重复进行长期航天的航天员,在下次飞行的检查中,其致敏反应状况与以前的飞行前检查没有显著的不同,与健康的供血者也没有显著的差别。但着陆以后,迁移指发生变化的航天人员人数增加了。对航天员个体反  相似文献   
73.
在地基与基础之间设置砂垫层来达到隔震和减震的目的,是建筑物隔震、减震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对地震波波形、地震波谱特性、人工波三种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得到相应的反应谱;砂垫层剪切波速、砂垫层厚度与最大加速度的关系曲线;砂垫层刚度不同时、砂垫层厚度不同时的加速度反应谱,以期完善该理论.  相似文献   
74.
为进一步提高对甲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p-TTPES)耐热稳定性,通过对甲苯基三氯硅烷与苯乙炔进行Grignard反应合成p-TTPES,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单体的固化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的计算方式,获得p-TTPES固化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等温DSC分析求得p-TTPES的反应活化能Ea为153.89 kJ/mol,指前因子A为5.25×1012 s-1,固化反应级数m+n约为2.0,反应与自催化模型相符;由非等温DSC曲线,借助Kissinger、Ozawa和Flynn-Wall-Ozawa动力学分析方法,求得p-TTPES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65.70、167.54、165.94 kJ/mol,指前因子A为2.76×1013 s-1;树脂氮气中5%热失重温度(Td5)超过460℃,800℃下树脂的残炭率为74%;结合DSC分析和TG分析表明,芳炔单体取代...  相似文献   
75.
《空中交通管理》2010,(5):45-47
从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以来,西北空管人再次经受了一场情感与精神、素质与基础的严峻考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天灾博弈的战斗中.西北空管人以意志和力量援助灾区人民,撑起玉树蓝天.竭尽忠诚使命,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挺起空中脊梁。  相似文献   
76.
一、压力反应无论你的压力经验是生活主题改变的结果还是日常琐碎冲突的累积效果,它都是因为人们对压力事件的重视度和压力反应类型所确定的。压力的发生是因为身体自身的机制。应激反应被认为是我们为处理事件的一系列物理和生理变化。原始人类在未开化世界生存需要这种反应已经被证明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7.
由原油和油页岩提炼的中沸点燃料的储存不安定性极性杂原子种类有关,不安定性用过滤得到的沉积物产不溶性胶质的量表示。在这些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杂原子(O、N、S),其中的微量有机硫,特别是磺酸,对沉积物的生成过程有显著作用。人们已应用过氧化物进行了研究,表明不安定性反应过程属于自由基反应历程,以有机胺为添加剂进行的研究则表明沉积物的生成是与质子酸化学有关的。本文报告了以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和过氧化物作  相似文献   
78.
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揭开了笼罩在母爱上的温情面纱,裸露出母性中丑陋的一面.她们的恶毒行为是女性负面人性特征在外界刺激下的直接表现,是求取生存,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自然反应.  相似文献   
79.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所有中国人应该铭记一生的时刻.一年前的那场灾难,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感受到了震颤:母亲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学生失去了老师……地震展示了自然冷酷、不可捉摸的一面,带来情感上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再次审视生命的价值.时隔一载,回首汶川,悲痛依然久久不能散去.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汶川一周年:关于地震>这个专题.本专题共有6篇文章,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从各个角度谈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地震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汶川地震的震情、板块构造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对地震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此外,专题还就有关地震的种种流言做了剖析,希望我们能用科学的知识去应时这个"不仁慈"的自然.  相似文献   
80.
南方特大暴风雪灾和四川汶川8级的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考验,也是对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功能的检阅。四川震中地区汶川映秀镇在长达近45小时(黄金救援期是72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救援队伍的支持,有各种各样解释;如何在事发第一时间指挥调用快速机动的专业救援直升机队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