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274篇
航天技术   416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4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1.
张淳  张强  赵阳  刘鹤  刘晓敏 《航天控制》2021,39(2):45-50
针对成像卫星运控系统设计中的高计算效率、动态任务调整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启发式分层任务规划方法,采用资源预算、分层规划、约束复核、动态调整的思路构建任务调度路径,利用启发式贪婪策略逐级引导任务规划求解过程,通过在每一层上缩减问题规模实现解空间的分步降维,加速任务规划计算.提出低收益任务消减和冲突任务消解策略处理应急动态...  相似文献   
92.
总结了过去几十年,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在不同时期开展的月球及其他地外天体探测活动,分析了月球探测逐步由月球外围向月表和月球内部发展的趋势,研究了月球及其他天体内部探测必要性,对比了地外天体内部探测及钻取技术不同方法具备的不同特点,又通过分析地外天体内部探测面临的极端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和超长距离延迟通信等带来的不利条件和挑战,结合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形式,给出了天体内部探测、选取、分析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
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是北京三号A卫星的一项创新性技术,显著提升了卫星的好用、易用性和智能化水平。为了满足自主任务规划的高实时性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卫星进/出地影时刻的快速预报方法。首先,基于太阳-地球-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了每个轨道圈内卫星进/出地影时刻的解析估算模型和进/出地影时刻卫星满足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基于获得的进/出地影时刻的估计值,使用对分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获得进影和出影时刻的精确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星载处理器上使用该方法预报一天的地影时间耗时约1.1 s,计算速度比现有星上预报算法提升了约100倍,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近太空领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野 《国际太空》2006,(7):24-28
□□近太空对现代战争有革命性的影响,它像太空那样持久地影响战争的潜力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将为航天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当然,要真正运行近太空系统并将其用于战场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寻找航天和近太空能力综合的协同途径.  相似文献   
95.
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必须依靠地月中继卫星进行数据传输与通信。地月中继任务包括实时性任务和延迟容忍类任务,如数传任务。当探测器等待传输的数据量超出用户存储容量时,延迟容忍类任务会由于探测器本地存储资源不足和地月中继卫星天线资源受限而无法完成,导致任务数据丢失,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合理的地月中继任务调度策略,提高地月中继卫星的资源利用率,减少数据的丢失。对地月中继卫星任务调度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地月中继卫星数传任务的特点及用户的存储限制的基础上,以最小化数据丢失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地月中继卫星任务调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离散烟花算法(DFWA)的地月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算法。仿真数据分析表明,基于离散烟花算法的地月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算法在求解结果上优于遗传算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96.
原位资源利用技术是地外生命保障体系构建、实现人类地外生存的有效途径,是载人深空探索的核心技术。基于微通道技术的人工光合成反应器,采用流动反应器设计,用于低微重力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模拟人工光合作用,实现CO2向O2和含碳燃料的转化。微通道芯片通过气液剪切作用力使气体反应产物快速脱离电极表面并随反应介质排出反应器,理论上可以克服微重力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尚需进行微重力试验进行验证。同时,微通道结构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气液的压力、流速、流量比等反应条件,获得优化的反应条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该反应器将CO2还原为O2和含碳化合物的功能可行性。以Au和Ir/C作为阴极和阳极材料,3V电压条件下,O2产率可达11.74mL/h。此外,基于人工光合成反应器搭建了集反应模块、控制模块、流路驱动模块以及检测模块等于一体的地外人工光合成装置,形成原位反应、介质供给、精确控制、在线收集和检测等功能一体化的系统,并实现CO2有效转换和O2供给。为后续技术成熟度更高的反应装置研制、高产物选择性的含碳化合物转化以及人工光合成反应装置在轨试验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7.
98.
神舟探秘     
  相似文献   
99.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尤政  李滨  董哲 《中国航天》2005,(7):27-31
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技术意义。由于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航天器编队适宜进行深空观测等科学使命,所以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就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欧若干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使命,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拉格朗日点在深空探测中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