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78篇 |
免费 | 520篇 |
国内免费 | 4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059篇 |
航天技术 | 1021篇 |
综合类 | 626篇 |
航天 | 20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59篇 |
2011年 | 443篇 |
2010年 | 349篇 |
2009年 | 418篇 |
2008年 | 457篇 |
2007年 | 308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王星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20-23
飞机在飞行中,普遍采用的阶梯下降程序,这需要航空器频繁改变推力、增加下降角度和调整高度,这样加大了飞行员和管制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对最后阶段飞行的油量也有增加。通过对连续下降进近(CDA)的现状进行分析,给出连续下降进近相对传统进近方式的优势,并结合航空公司手工飞行计划制作的方法及原理对连续下降进近在最后阶段飞行时间和燃油方面的节约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62.
本研究为《飞行人员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引导研究》的子课题。《飞行人员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引导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民航飞行员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展开的社会科学研究,由东航集团公司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合作进行。经过详细的前期访谈和样本分析,形成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飞行员心理状态比对研究模型,并开发出民航飞行员心理在线测评系统、EAP手册、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指数报告等成果。项目成果有望率先在东航展开应用,通过对飞行机组心理健康水平的监测、疏导,将有效提升航空公司的持续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763.
764.
765.
天文领航是辅助推测领航的一种方法,属于自足式一类的导航。飞机不依静地面设备而用机上设备单独进行,也就是说利用观测天体——太阳、月亮、行星、恒星高度的方位以确定飞机位置与航向的领航方法。使用天文领航设备实施领航,不需利用地面设备、不受人为干扰,且其准确度与飞行距离无关,特别是在海洋、极地、无航图地区及深入敌后等飞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66.
蝙蝠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是近二十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蕴含着翼主动大变形的流动控制机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于鸟类和昆虫的非定常空气动力产生的机制。首先,根据研究工具的进步程度,把对蝙蝠飞行的研究分为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在第一和第二阶段通过获得部分“静态”的数据来研究,在第三阶段对蝙蝠翅膀飞行中的动态变形进行测量和流场结构测量。然后陈述了蝙蝠翼的特征,飞行中挥拍运动及变形规律特征,并简述了特征的四类变形模型(扭转变形、弦向弓形变形、展向弯曲变形和翼面积改变)。有了初步的变形模型后,对主动变形产生非定常空气动力产生机制和气动性能调控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当前对蝙蝠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767.
768.
769.
<正>在极地考察中,直升机是保障冰区安全航行和科学考察的高效率运载手段。在海冰状况严重时,直升机甚至是唯一的有效运载工具。而在遇到危险需要营救时,直升机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在冰区航行中,利用直升机寻找海冰中的航道,可以帮助船舶迅速驶离冰区,提高航行安全效率。但是,由于极地环境与气候复杂多样,对直升机极地飞行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透过舰载直升机冰区飞行的成功救援范例和典型事故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总结研究,提高防范手段,能使飞行人员更好地规避风险隐患,确保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770.
<正>我国的飞行高度层系统自196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总体体现了垂直间隔逐步缩小,飞行高度层逐渐增加,空域容量持续增大的态势,为推动我国民航运输发展,保障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发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亲历我国三次飞行高度层改革的全过程,既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我国飞行高度层系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我国较早时期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飞行高度配备设想,其目的是防止飞机空中相撞。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