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1篇
航空   104篇
航天技术   185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卫星重力测量中加速度计在轨参数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介绍了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概述了目前卫星重力测量中加速度计参数的在轨外部校准方法,讨论了利用推进器推力、卫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引力开展加速度计标度因数在轨实时标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2.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in-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ISAM)技术是一种“空间3D”打印技术,在在轨制造和空间基地建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先概述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内涵,进而全面梳理了国际上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空间站、在轨航天器的需求,重点分析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对其原材料、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综合表明,特殊的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等)都在紧密限制着空间在轨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选用。最后,基于当前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需求以及可能的实现途径,为中国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43.
郭继峰  王平  程兴  崔乃刚 《宇航学报》2008,29(3):1059-1063
为了解决空间装配规划问题,分别在桁杆层通过连接矩阵来表示装配序列,在结构单元层通过定向图表示法保证装配任务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一种多空间机器人连续装配策略。由此提出了一种两级递阶智能规划算法:一级规划根据分层表示,通过考虑装配方向和时间影响的改进蚁群算法生成无任务分配的装配序列;二级规划根据连续装配策略和一级序列,进一步通过考虑任务空闲度和路径效率影响的改进蚁群算法递阶生成有任务分配的装配序列。算例研究分别给出了两级规划得到的装配序列,并检验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4.
一颗低轨道卫星在轨故障抢修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遥感卫星,在发射入轨稳定运行期间,各项性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由于陀螺停转导致卫星故障,主份贮箱燃料和蓄电池电源已耗尽,卫星处于自由旋转状态。通过实施一系列抢救控制方案,经过2个月左右的艰苦努力,将卫星恢复正常。抢救后的在轨测试表明,卫星各项性能指标与发生故障前相当。文章介绍了卫星抢救过程的控制技术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745.
为验证航天器用微控制器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单粒子效应在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独特的方法,可实时监测单粒子锁定事件,并利用微控制器内部程序监测其RAM及FLASH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事件。该系统占用航天器资源少、开发周期短,能同时监测多种、多片微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46.
空间存在射频电缆穿越可展开部件工作区域的情形,这会对部件的展开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无源可展开机构),甚至会影响整个航天器任务。文章以某卫星带有半刚性射频电缆的无源可展开天线阵为例,提出了其动力学建模仿真流程,并建立在轨展开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开展了在轨展开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同时与在轨实测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在轨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准确地评估了射频电缆对可展开天线阵在轨展开特性的影响,仿真评估方法有效。该建模仿真流程同样适用于卫星其他类型可展开部件的展开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747.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48.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故障时,完成卫星故障现象的排查与确认,实施其后的处理工作,对保证星地测控链路通畅至关重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工作特点,描述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保证测控链路通畅等4项卫星在轨故障处理原则。简要介绍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测控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进行了测控链路分析;根据测控链路余量,从卫星、地面测控站两个方面,提出卫星在轨故障时测控上行、下行链路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均经过卫星的飞行验证,证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49.
业界动态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1月9日,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发射升空。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kg,设计寿命约5年。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  相似文献   
750.
分布式加注规划的目的在于规划加注过程的交会路径,使任务在满足约束的情况下整体燃料消耗最优。针对异面圆轨道卫星间的分布式加注策略,建立了分布式加注任务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把该规划问题归结为非完全赋权三分图的匹配问题,并将整体最少燃料消耗作为规划目标。其次,进行了算法的流程设计,采用了Kuhn-Mundres图论算法和整数遗传算法相结合的LSGA算法加快了收敛的速度保证了全局最优。最后,选取了两个具有小角度轨道偏差的异面卫星星座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优化后的双冲量机动下加注任务的服务关系与燃料代价,规划算法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