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41篇 |
航天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21篇 |
航天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41.
谢远聂万胜高玉超苏凌宇仝毅恒 《火箭推进》2023,(3):15-25
气液针栓式喷嘴在变推力液体火箭中有重要应用。采取实验与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针栓式喷嘴的液膜破碎过程、喷雾锥角、回流区分布、压力和液滴粒径分布等雾化特性,揭示了环境压力影响液膜破碎的3个因素:气流冲击、环境气体密度和环境压力对液膜挤压作用。结果表明:喷雾锥角会随环境压力增加而增大,但该趋势会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渐放缓。喷雾整体形态呈现锥形,喷雾中心区域存在低压回流区,回流区的液滴数目较少,但液滴粒径比较均匀。液滴主要分布在气液作用面,下游的液滴粒径较大,外部的液滴粒径比内部的大。液体火箭在启动的瞬间,燃烧室压力变化剧烈,可能导致喷雾锥角发生大幅变化,引起推进剂空间分布不均匀,对燃烧性能产生影响,因此要避免或减小较差雾化效果的燃烧室设计压力区间。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获得某高温升燃烧室副喷嘴性能及其与喷口尺寸的相互关系,通过试验研究了供油压力和离心喷嘴的关键结构参
数对燃油流量、喷雾锥角和雾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关键参数有喷口长度与喷口直径,采用3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了某
一直线上各点的数密度分布,以及R-R(Rosin-Rammler)分布的特征直径D 和均匀度指数N。结果表明:在供油压力为164~3350
kPa的条件下,燃油流量和喷雾锥角随喷口长径比(旋流室与喷口直径比不变)和旋流室与喷口直径比(喷口长径比不变)的增大
而减小,增大喷口长径比和减小旋流室与喷口直径比可改善雾化效果。研究获得的规律为三旋流高温升燃烧室喷嘴优化设计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简要说明了燃烧室的结构特征,具有阐述了头部雾化装置中喷咀选型的设计试验论证工作,介绍了燃烧室设计点模拟试验的良好结果。分析说明了燃油喷雾对出口温度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5.
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扩展旋涡破碎模型、扩展二阶矩模型和涡团耗散概念模型等三种湍流燃烧模型对双旋流湍流喷雾燃烧流场的影响.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数值研究双级轴向旋流器环形燃烧室全流程流场,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测量燃烧流场气流速度分布,热电偶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验证试验数据比较表明:不同湍流燃烧模型对双旋流湍流喷雾燃烧影响较大,所得的回流区形状、速度、温度场以及出口温度分布等都不太相同,其中扩展二阶矩模型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符合最好,更适用于模拟双旋流环形燃烧室湍流喷雾燃烧. 相似文献
46.
旋流杯燃烧室头部流场与喷雾对贫油熄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5,他引:8
对两种不同的燃烧室头部(三旋流杯头部为A型、双旋流杯头部为B型)进行了研究。对有两种头部的燃烧室进行了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两种头部的速度场和喷雾场,结合慢车工况的贫油熄火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型头部喷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均匀度能满足燃烧室的性能要求,比B型头部的要好,但其贫熄特性不理想。而B型头部的贫熄特性好于A型;A型头部的内旋流器气流流通量应减小一些,以利于喷嘴端部低压区的形成,这样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贫油熄火油气比。 相似文献
47.
用喷雾沉积新工艺制造铝合金和铝金属基复合材料英国班伯里市的“Alcan国际有限公司”经过七年的研究开发,终于成功地推出了一种名叫Cospray的喷雾沉积工艺。用这种新工艺制造生产铝锂复合材料,每磅(≈0.454kg)材料的平均成本仅为Is美元,其“成...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获得均匀气流中单液滴变形、破碎特性,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液滴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测量。试验设计工况下所得结果表明: (1)冷态气流中,液滴变形速率随[We]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We]数在15~40液滴变形速率在0.2m/s~0.8m/s变化,[We]数在45~60液滴变形速率在0.6m/s~1.4m/s变化;(2)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冷态气流中,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变形速率的影响能力弱于初始气/液相对速度,[We]数在15~4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0.71,[We]数在45~6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43,0.657;(3)液滴的初始直径增加使得液滴发生破碎的临界[We]数增大;(4)液滴的破碎时间分别随气流流量、气流温度的增加呈负指数的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都随气流流量或气流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50.
针对水下喷雾发动机非设计工况下运行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航行体速度及环境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等,以期全面了解发动机特性,为其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当发动机应用于航行速度大于发动机设计速度的航行体时,需增大通入气体质量流率,但发动机推力略有减小,推进效率增大;环境压力大于发动机设计工况时,需减小气体质量流率,同时发动机推力及推进效率均减小。通过反馈控制调节气体质量流率及压力,可使发动机动力输出满足航行体一定速度范围内航行的推力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