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47篇 |
航天技术 | 111篇 |
综合类 | 26篇 |
航天 | 2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扫描波束缝隙阵列天线是一种相控阵天线,采用寄生振子实现波导缝隙天线的圆极化辐射,全金属结构可以承受恶劣的温度环境。每副天线可实现±45°一维扫描,两副天线组阵再辅以卫星自旋,可以实现全空间覆盖。此天线的优点是扫描范围宽、重量轻、结构紧凑和能在极端温度下工作。文章介绍了该天线的技术特点、方案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92.
鲁棒成形极化敏感阵列波束的方法及极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极化敏感阵列,提出了一种鲁棒成形阵列波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阵列的数据模型进行了重新描述,从而获得了信号波达角(DOA)和极化解耦的模型。借助于该模型并对信号的两个极化方向分别进行鲁棒约束,设计出了一个新的鲁棒空域波束空间成形矩阵,利用该矩阵可以获得信号两个极化分量的鲁棒估计。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估计信号极化参数的方法。分析和数值仿真实验均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对DOA估计误差以及阵列位置误差等造成的阵列失配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抑制干扰和噪声,进而提升了极化参数估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293.
294.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深空探测器导航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深空探测器的VLBI观测通常采用差分单程测距(DOR)信标和双差单程测距(Delta-DOR)测量体制,精确地测量深空探测器相对于河外射电源的角距.相位杂散是影响Delta-DOR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针对这项误差研究了一种基于伪随机噪声调制方式的新型... 相似文献
295.
结合我国VLBI观测网现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观测时延噪声与系统差、预报轨道偏差和测距误差等对航天器定位归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利用VLBI跟踪时附加飞行器地心距约束有利于压制定位点的弥散。 3站 VLBI跟踪的定位解是有偏估计,4站跟踪时要求所加约束的误差应与预报轨道偏差相当,若过大将起不到压制定位点弥散的良好效果,若过小则会在定位结果中引入系统偏差。时延与测距的观测噪声主要引起定位点序列的弥散。若观测量存在系统差则将引起定位结果的系统性偏差,而且定位点序列会发生渐近线性趋势跳变。同时,这也可以作为观测量是否存在系统差的判据。另外,若某时刻前后VLBI跟踪站存在3、4站变更,定位点序列有时发生趋势变化。分析结论对于我国后续探月和萤火计划等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6.
提出了耦合振荡器阵列的一种图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耦合振荡器阵列有源天线阵的波束转换时间、振荡器失效和耦合网络失效引起的阵列失效概率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从分析结果看,阵列耦合网络具有一定冗余性的设计可以缩短阵列波束转换时间,提高阵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7.
针对常规加权最小二乘宽带波束形成中存在较大主瓣增益损失和旁瓣电平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变加权最小二乘的宽带波束赋形方法。首先通过合理设计加权函数和参考波束同步迭代优化波束主瓣区域和旁瓣区域对应的加权函数值;然后对波束最小旁瓣电平进行调整并更新加权值,以获得低旁瓣宽带近似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与常规加权最小二乘法相比,有效减小了波束主瓣增益损失,改善了波束的频率不变特性,并降低了宽带波束最高旁瓣电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8.
299.
300.
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空间增益和空域分辨率,是现代电子侦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宽带波束形成技术的实现存在信号处理复杂度高、系统功耗大的问题,给电子侦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提出了一种通过频域方式实现时域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器的方案,能够在宽带、多波束的应用场景中有效降低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和功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