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140篇
航天技术   145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5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中国海洋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探测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探测的最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我国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A星和B星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获得的重要应用成果,并展望了未来我国海洋卫星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2.
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一种典型的高分辨雷达,它不仅能够对观测目标进行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的成像,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基于数字图像合成(DIS)技术的假目标欺骗是对ISAR的一种有效的干扰方法。对锥形目标进行建模,用数字技术构造ISAR成像假目标回波,并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23.
地球同步轨道SAR曲线轨迹模型和成像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敏  徐刚  李亚超  邢孟道  保铮  王万林 《宇航学报》2011,32(8):1769-1777
由于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轨道高度高,地球自转对其影响较为严重,其相对地球的运动变得更为复杂,低轨SAR中的直线轨迹模型已不能精确逼近其真实成像几何,基于该模型推导的成像算法也不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根据GEO SAR平台的运动特点,使用高阶逼近模型建立了适用于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的斜距方程,并结合级数反演法,推导出该斜距方程下的二维频谱高阶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维频域成像算法并分析了其运算量。该算法所有操作都由快速傅里叶变换和相位点乘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点目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斜距方程精度较高,该算法能实现GEO SAR全孔径高精度成像。  相似文献   
624.
为研究北极海冰分布、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基于Sentinel-1卫星的SAR数据,对弗雷姆海峡区域的海冰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提取及变化分析。对试验影像预处理,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提取海冰。基于浮冰面积大小,将浮冰进行分类,研究各参数与海冰破碎物理过程的关系,海冰分布以密集度体现,海冰的形态特征以面积、周长、圆度等参数描述。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SAR数据,能获取精细的海冰分布信息,将其与传统的海冰密集度产品结合,可构造信息更丰富的多尺度冰情图,为极地海冰监测提供支持,对维护北极航道安全、分析北冰洋海冰气候效应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5.
针对在非均匀杂波背景下,杂波抑制后孤立强杂波剩余能量导致动目标检测虚警率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响应损失的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SAR-GMTI)方法。对多通道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进行维纳匹配滤波处理,在杂波抑制残差图检测的基础上,根据滤波前后信号的能量差异设计了滤波响应损失检测量,对潜在目标进行二次检测,以剔除虚警。仿真与机载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在非均匀杂波背景下有效改善动目标的检测性能,可应用于运动平台雷达对地监视预警。  相似文献   
626.
由于自然或人工建造引起的形变可能引发灾难,对其进行形变量监测非常必要,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并监测地表的形变。"高分三号"(GF-3)卫星作为中国国首颗SAR卫星,是否具有干涉测量的能力以及精度尚待验证,为此文章利用GF-3卫星SAR数据对河南省登封市周边地区进行二轨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该地区的地表形变图。结果表明地表相对沉降量为±0.03m,验证了GF-3卫星作为SAR卫星具有了干涉测量(InSAR)的能力。针对GF-3卫星数据由于轨道误差引起的平行条纹导致相位解缠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利用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ty Mision)DEM高程作为所选样本点的高程,选取5个地面控制点,消除了由于轨道误差引起的平行条纹,提高了反演的形变量精度;GF-3卫星与技术成熟的"哨兵一号"卫星同一测区数据对比,形变信息大致相同。GF-3卫星作为一颗SAR新星具有干涉测量的能力,同时精度上也满足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627.
为快速稳定地展开干涉相位,提出基于密集残差点划分的快速相位展开算法。算法首先快速获取残差点,进而利用本文给定的准则进行正负残差点配对设置枝切线;根据枝切线及相干系数将残差点密集区域分离出来;相位展开时首先展开高质量区域,进而展开噪声区中非枝切线上的相位,最后展开枝切线上及没有成功展开的相位。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传统路径跟踪算法在提高了展开精度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628.
近年来,基于卫星导航信号(GNSS)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GNSS-BSAR)以其低成本、实时的全球覆盖能力在遥感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斗导航卫星(BDS)作为GNS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更高的信号带宽为特点,理论上能够为SAR系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一种新的基于北斗GEO卫星导航信号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  相似文献   
629.
针对传统高分辨和宽测绘带以及高信噪比和宽测绘带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脉内扫描面阵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的二维空域联合处理算法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文中首先建立脉内扫描面阵SAR系统模型,该系统采用低脉冲重复频率(PRF)获得宽测绘带信息,同时利用脉内扫描方式获得高信噪比的回波信号。对于低PRF采样宽多普勒谱(对应方位高分辨)引起的多普勒模糊以及脉内扫描引起的距离模糊,提出一种二维空域联合处理算法解距离和多普勒模糊,并且详细地分析了地形高度变化对解模糊算法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0.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脉间分段移频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脉间分段移频干扰新样式,详细分析了其干扰原理、成像结果以及干扰效果的变化特性;讨论了几种典型干扰参数下的不同输出形式以及侦察参数误差对干扰效果的影响,从中归纳出分段移频干扰是固定移频干扰、步进移频干扰、随机移频干扰等多种移频干扰样式的统一形式。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表明,该干扰可达到对真实图像进行有效欺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