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140篇
航天技术   145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5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InSAR图像配准雷达几何法处理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各误差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该算法对重复航过和单次航过InSAR系统图像的配准处理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我国InSAR地面系统建设和相关卫星指标论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82.
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体制的星载高度计能实现高分辨率、宽幅、高精度海面高程测量。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以SAR图像近远端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差异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星载InSAR高度计对海入射角小,如采用传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将面临系统近端测高性能优于远端等问题。为使远端测高性能满足应用精度指标要求,系统需提高雷达发射功率或增大雷达天线尺寸,这对卫星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面向测高应用的星载InSAR高度计波束中心指向设计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雷达波束中心指向实现全场景测高性能最优化,可有效降低传统设计方法中SAR载荷对发射功率等卫星指标的要求,对未来我国发展InSAR体制海面高度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83.
机载SAR成像对瞄准线运动补偿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偏离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误差是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基本困难之一。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给出了当飞机沿瞄准线方向同时存在恒定速度误差,恒定加速度误差和正确弦摆动速度误差时,以回波信号压缩波形的主瓣偏移,二次相位误差,三次相位误差以及积分旁瓣比等SAR系统图像质量指标的最大允许值表示的机载正侧视SAR运动补偿定量要求的解析式。并结合一例子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论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84.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全面和详细地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分辨特性;导出了距离分辨率、方位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的定量关系式;阐述了多种辐射分辨率定义的内涵,并对其错误概率进行了比较;介绍了SAR图像的分辨体积和可懂度的概念,并且完成了SAR图像分辨特性的方形等效。这些论述对于SAR图像质量的评估和比较,以及系统参数的折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5.
大斜视条带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信号处理目前主要面临大斜视导致 的距离方位耦合严重和全孔径条带 SAR处理的实时实现困难。文中针对这两个难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的大斜视条带SAR子孔 径拼接成像处理算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PFA来解决子孔径内大斜视高精度成像问题,通过 子孔径图像拼接来实现全孔径实时成像。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 性。  相似文献   
486.
文章阐述了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SCANSAR)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时序;根据工作原理研究了子测绘带、方位分辨率、脉冲重复频率以及距离模糊度等系统重要参数和其确定方法,并给出了设计举例;最后介绍了图像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487.
毫米波SAR DBF-SCORE成像算法及系统级验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思利  王辉 《上海航天》2021,38(2):113-118
分辨率和幅宽是成像雷达的核心指标.面向当今高分宽幅的任务趋势,基于毫米波的多通道合成-扫描接收体制是实现宽幅数据获取的有效技术途径,具有实践价值.除了单一通道成像的基本策略之外,机载多通道成像不但要完成运动补偿,还需要根据实际回波特性实现多通道数据的有效校正与合成.本文针对Ka毫米波多通道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具有较高稳...  相似文献   
488.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mage is severely affected by multiplicative speckle noise,which greatly complicates the edge detection.In this paper,by incorporating the discontinuityadaptive Markov random feld(DAMRF)and maximum a posteriori(MAP)estimation criterion into edge detection,a Bayesian edge detector for SAR imagery is accordingly developed.In the proposed detector,the DAMRF is used as the a priori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mean reflectivity,and a maximum a posteriori estimation of it is thus obtained by maximizing the posteriori energy using gradient-descent method.Four normalized ratio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re computed,based on which two edge strength maps(ESMs)are formed.The fnal edge detection result is achieved by fusing the results of two thresholded ES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synthetic and real SAR imag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tector could effciently detect edges in SAR images,and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wo popular detectors in terms of Pratt's fgure of merit and visual evaluation in most cases.  相似文献   
489.
目标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库是目标特征识别与提取研究的基础,目标SAR数据库试验获取的关键是地面目标摆放和SAR载机航线设计。为了获取目标多姿态SAR数据库,首先研究了地面目标距离间隔和角度间隔的配置要求,给出了SAR载机航线设计原理,包括航线长度、航向角度间隔、成像中心直角坐标系试验航线设计;推算出地心惯性坐标系下航线经度、纬度和海拔计算方法,开发了自动化试验航线设计软件;最后设计并完成了目标SAR数据库获取试验。相关研究在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并通过试验建立了军用卡车、通信车和坦克等多类目标多姿态SAR数据库,为SAR目标分类和识别技术研究提供了支撑,对其他军用目标SAR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0.
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载ISAR和舰船三维运动为成像条件,针对舰船目标ISAR成像的多普勒特性进行讨论。对海情影响下舰船目标的摇摆成像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多普勒频率特性和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的复杂性。在建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