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610篇
航天技术   588篇
综合类   93篇
航天   6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中国航天》2005,(4):6-6
2005年3月2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会见了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通讯国务秘书吉耶尔·莫莱诺先生及其代表团,双方就中阿开展航天合作事宜充分交换了意见。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金壮龙参加了会谈。孙来燕局长首先对中阿两国元首确定的中阿之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2.
阳光 《中国航天》2006,(11):40-42,47
作为空间探索史上最具新意的探测任务之一,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9月3日迎来了一场戏剧性的大结局。称为SMART-1的该探测器在这一天按照事先的安排坠毁于月面之上,让世界各地的天文观测者们观赏到了一次天文焰火表演。  相似文献   
23.
王一然 《中国航天》2003,(2):6-6,10
国防科技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带动国家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和“NMD计划”,还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工程,都充分表明国防科技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先导和核心。  相似文献   
24.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大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已发展到几十个扇区,一百多个通信波道,上百名管制员同时工作。在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繁忙的管制室已开辟多个扇区,十几名管制员组成一个班组实施对空指挥,即使是飞行流量小的管制单位也至少有两名管制员在岗指挥。因此,现代空管工作不再是单个管制员所能  相似文献   
25.
《中国航天》2004,(8):4-4
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它是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实施历程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26.
航天国际合作新型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开元 《中国航天》2004,(11):11-14
开展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是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发射航天器.建造空间设施.开发和利用太空.是技术高、投资巨、风险大的庞杂系统工程.有些项目单凭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是难以胜任的.或者一个国家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后认为单独上马某种航天项目是不合算的。因此.世界航天国家都把进一步加强航天国际合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而开展航天国际合作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则主要取决于参与合作国家的政治因素、经济条件、航天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合作中的主要需求。因此.合作模式是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而近期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新型的航天国际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7.
志文 《卫星应用》2004,12(1):17-17
2004年2月16目~18目,在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的报告厅里,举行了关于我国和欧盟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的技术性谈判,非正式的谈判已经在北京和欧洲之间进行了几轮。由“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JU)主任Rainer GROHE  相似文献   
28.
《中国航天》2006,(6):45-45
美国航宇局官员4月10日称,该局已选定一小型附属有效载荷与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结伴于2008年飞往月球。这将是在布什2004年初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下最先启动的一项任务。该附属探测器称“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正由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将搭乘发射LRO的火箭升空,并在2008年10月撞击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月坑。LCROSS方案能从40项投标、19项初选任务和4项“决赛”方案中胜出,  相似文献   
29.
国际宇航界近年来重提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将月球作为人类向太阳系进军,载人飞向火星的前哨阵地和后勤支援基地。月球基地除了具有近地轨道空间站的优点外,还有它独到之处,如不需要轨道维持系统,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矿产资源等。当然,建立月球基地不是一二个国家能担负起来的,它将是世界范围空间合作的产物。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回顾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直到阿波罗载人登月这一历史壮举,并向读者介绍一点国际上对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0.
刊首语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6,(6):F0005-F000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6年的4月20日上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隆重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元首的这次高峰会晤,预示着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正在向前发展。双方在贸易、能源、地区安全、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中美关系的稳定在于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求稳定、促合作是当今多极化、全球化大趋势下大国间的选择。胡锦涛主席也引用了上面的诗句表达了希望同美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全面向前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