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航空   1739篇
航天技术   1573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280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航天》2006,(9):44-44
俄罗斯与乌克兰合资的宇宙运输国际航天公司7月12日使用第聂伯火箭在俄奥伦堡州的亚斯内战略导弹基地发射了美国比奇洛宇航公司的“创始探路者”(简称“创始”)1新型充气式轨道舱。由SS-18洲际导弹改装的该火箭是从发射井中升空的。这也是该火箭首次从亚斯内基地发射。比奇洛公司老板是靠在美经营廉价酒店连锁店发家的罗伯特.比奇洛。他打算投资5亿美元建设私营空间站.现已为此花费7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2.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4):47-47
在2005年6月第一艘太阳帆“宇宙1号”发射失败后,美国行星协会开始考虑利用“宇宙1号”的备用组件建造另一艘太阳帆,最早将于2006年底发射。“宇宙1号”在6月21日“波浪”号潜射火箭飞行失败时失去联系。俄罗斯调查者们7月末得出结论:由于该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过早关闭,而导致了“宇宙1号”未能进入轨道。但是,根据地面站接收到的遥感信号,行星协会一直相信“宇宙1号”可能曾经短暂进入了轨道。由于出口控制的限制,行星协会不能参与事故调查,他们对俄罗斯调查者们的信息交流水平感到不满。如果发射一个新的太阳帆,行星协会计划使用其它的运载火箭,或是作为“宇宙-3M”火箭的主载荷,或是作为“第聂伯”、“联盟”或“阿里安”运载火箭的第二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23.
《中国民用航空》2009,(3):71-71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航空货运及地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9)于2009年2月18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来自民航局及全国航空货运及地面设备生产、使用、科研、管理机构的30多名委员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的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的领导在会上向全体委员颁发了证书。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航空货运及地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以及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  相似文献   
24.
一、问题的提出 1.空管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持续安全的理念 认识是行动的向导,有了先进的理念,才有高质量的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的空中交通管理,首先要确立持续安全的理念,深入贯彻李家祥局长在2009年召开的民航工作会议所作的《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报告的指示精神,以持续安全的科学理念指导空管安全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超越哈勃     
自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作为一名忠实的侦察兵,哈勃望远镜赢得了“太空千里眼”的美誉。 然而岁月不饶人,哈勃望远镜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表现得越来越“老气横秋”。作为老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的日常开支巨大,计算机运算能力也已经落后,更为先进的地基望远镜和更为强大的空间望远镜则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相似文献   
29.
论述了国内外航空弹射座椅、降落伞,以及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我国应着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