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539篇
航天技术   1373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9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92.
《中国航天》2006,(3):46-46
由于失去了机动能力.美法合作的“托佩克斯,海神”(全称为“地貌实验/海洋动力学综合监视与研究观测项目”)卫星在成功运行13年、绕地飞行近6.2万圈后,于最近停止工作。该卫星发射于1992年8月10日。它给海洋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最早实现了对洋面地貌的连续全球观测.使人们能了解到海洋每周的重要变化。它的数据使有关海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产生了巨大改变.曾用于飓风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海洋与气候研究、船舶航线规划、海上工业、渔业管理、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全球潮汐模型改进和海洋垃圾跟踪等。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但最终却成了历时最长的地球轨道雷达观测项目。它的用户遍及全球.包括54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星上用于保持轨道指向的俯仰反作用轮于去年10月9日失效.后续海洋研究卫星“贾森”1已在2001年12月发射.称为“洋面地貌任务”的另一颗卫星定于2008年升空.  相似文献   
93.
《中国航天》2006,(6):45-45
美国航宇局官员4月10日称,该局已选定一小型附属有效载荷与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结伴于2008年飞往月球。这将是在布什2004年初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下最先启动的一项任务。该附属探测器称“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正由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将搭乘发射LRO的火箭升空,并在2008年10月撞击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月坑。LCROSS方案能从40项投标、19项初选任务和4项“决赛”方案中胜出,  相似文献   
94.
黄琦 《中国航天》2004,(12):15-15
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2号刺破天空.将今年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95.
自1984年开始,中国研制的系列远地点发动机共9次参加卫星发射,均获成功,表现出很高的可靠性,高空比冲达到2834N·s/kg,质量比为0.895,性能达到了先进水平。该文介绍了远地点发动机的特点、技术水平和主要经验。其中采用丁羟推进剂、玻璃纤维壳体和碳/碳复合材料喉衬被证明为成功的技术选择。在研制过程中,在高空比冲的预示和测量,玻璃纤维壳体基体树脂的研制,高空点火和安全点火机构的研制,防止发动机自旋引起的烧蚀等技术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在高空工作的发动机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
根据实际装备使用情况,建立地空导弹发射控制系统战备完好率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型发控系统设计定型时的可靠性统计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7.
叙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雨季发射时,采用的防潮防水技术的实施方案及使用后的效果。它给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正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了火箭安全、可靠、及时发射。  相似文献   
98.
□□欧空局将于2003年8月22日发射欧洲第1个月球探测器SMART-1(SMART是英文Small Miss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ology的缩写,可译为“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SMART-1将使欧洲成为继苏联、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4个独立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该探测器用阿里安-5火箭从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进入一条椭圆轨道。然后它与阿里安-5分离,依靠自己的太阳电推进系统推动,极其缓慢地提高轨道高度,直至16个月以后,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成为月球的卫星。 SMART是一项为未来开展长期、宏伟的科学任务创造条件的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99.
阿影 《国际太空》2003,(6):24-25
□□2002年全球共发射了64个运载器(不包括没有携带有效载荷的韩国亚轨道火箭发射任务),将80多个航天器送入了太空。 在这64个运载器中,24枚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商业卫星,商业发射数量占全年发射总数量的37.5%。虽然2002年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不如前几年,但却比2001年有所好转。199  相似文献   
100.
辛航 《国际太空》2002,(2):9-12
1 发射一再被推迟□□美国东部时间 2 0 0 1年 12月 5日 5时15分 ,奋进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奋进号此次飞行可谓是一波三折。它原计划 11月 2 9日升空 ,然而 ,由于此前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进步 M1- 7货运飞船在和空间站对接之后 ,发现对接口出现问题 ,所以航天飞机不得不延期发射 ,等待对接口的故障排除。 12月 4日发生的一桩意外又让肯尼迪航天中心和负责安全保卫的美国空军虚惊一场——一架私人直升机居然闯入禁飞区 ,经过调查 ,驾机者并不知道禁飞区的规定 ,所以只能算是一起偶发事件。发射活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