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128篇
航天   2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航天器工程》2011,(1):157-157
据新华网2010年12月27日报道,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发言人博布列涅夫27日宣布,俄当天凌晨从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了欧洲KA—SAT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52.
周武 《太空探索》2011,(5):14-16
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纪念日。4月8日~13日,应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邀请,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本刊主编周武赴俄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感受了俄罗斯人民对加加林的深切缅怀之情,以及俄罗斯官方决心续写航天大国的雄心。  相似文献   
53.
发射短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顺利升空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新型长征一3C运载火箭,准确进入轨道。之后,卫星太阳翼和天线相继展开,卫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拉开了北斗导航星座部署的序幕。该星首次采用东方红三号改进型平台,经过大量技术创新研制成功,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卫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见本刊封2)。  相似文献   
54.
徐菁 《国际太空》2007,(6):14-18
1 引言 2008年7月,阿里安-5火箭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欧洲航天局2个先进的空间天文观测台--"赫歇尔"(Herschel,见图1)和"普朗克"(Planck,见图2).  相似文献   
55.
五轩 《太空探索》2007,(7):12-13
2007年4月11日,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在大型运输机的举托下,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尼担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这里开始了卫星升空前的例行工作。  相似文献   
56.
宗河 《国际太空》2007,(12):28-32
嫦娥-1绕月探测工程由5大系统组成,即除了有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外,还必须依靠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这4个系统的全力支持才行,一个都不能少.与载人工程相比,绕月探测工程少了航天员系统和着陆场系统.  相似文献   
57.
张扬眉 《国际太空》2011,(12):18-24
俄罗斯时间2011年11月9日00:16,搭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1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Phobos Grunt),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天顶-2SB(Zenit-2S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升空后由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在地球轨道运行时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萤火-1无法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有可能在2012年1月坠入地球大气层。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是俄罗斯自1996年火星-96发射失败以后的第一个火星探测项目。该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采集火卫一的土壤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研究,同时对火卫一、火星和火星环境进行科学探测。“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搭载了两项火星探测项目,即中国的萤火-1探测器和美国的“微生物行星际飞行生存能力实验”(LIFE)生物舱。芬兰火星“气象网”(MetNet)先遣任务原本也计划搭裁“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但后来由于研制进度滞后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质量限制等原因被取消。整个“火卫一-土壤”项目耗资达50亿卢布(约10.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58.
航天发射场加注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航天发射场加注系统风险评估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综合云的多属性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某发射场加注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了风险评估.首先应用属性约简算法将加注系统风险源权重的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理论中属性重要性的评价问题,通过计算得到加注系统各风险源的权重,从而使得加注系统风险源权重的确定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其次,对综合云公式进行了改进,使权重系数直接参与不确定性计算,充分考虑了加注系统性能指标的评分误差给最终结果带来的各种影响.评估结果表明:1)当前使用中的加注泵性能为良偏下,此时的加注系统已经存在了安全隐患,需要更换新的加注泵,否则就容易发生危险;2)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得到加注系统实际的更多细微信息,结果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59.
迟惑 《太空探索》2012,(7):40-42
传统上,通信卫星在进入轨道的时候,它的体重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远地点发动机和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的燃料。例如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702-HP平台,在它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加拿大AnikF-1卫星,发射重量大约是4710千克左右,而进入静止轨道开始工作时只剩下了3015千克,为从转移轨道进入静止轨道而消耗掉的燃料达1695千克。世界上所有通信卫星运营商都要为这部分燃料的发射支付高额费用。  相似文献   
60.
由于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上的相通性,朝鲜的航天发射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2012年12月12日,朝鲜"银河"3号火箭发射成功,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送入轨道,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0个具备独立航天发射能力的国家。对于朝鲜这样受到长期封锁的小国,即使在"先军政治"路线下大力发展军工尤其是弹道导弹的研制和制造,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固然不易,其含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