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128篇
航天   2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21.
在当今航天发射市场上,欧美和俄罗斯的发射商依靠其先进的卫星制造能力、运载火箭制造技术、发射场设施、灵活的融资和保险方式,结成战略联盟,垄断了世界发射市场。中国航天发射服务业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对世界航天发射市场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曾经占到8%到10%的  相似文献   
322.
周威 《中国航天》2005,(2):32-32
安加拉号系列运载火箭1992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政府决定研制在国内制造和发射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摆脱对其它独联体国家设施和发射场的依赖。随后,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中心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分别向政府投标,竞争以西伯利亚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的安加拉火箭项目。最终,赫鲁尼切夫中心  相似文献   
323.
介绍了由智能化开关设备为基础组成的保护、监控与信息网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阐述了该网络系统在发射场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24.
分析了使用N2O4/UDMH推进剂的液体运载火箭爆炸事故冲击波形成过程与特征,介绍了N2O4/UDMH推进剂爆炸当量值的选择范围。给出了N2O4/UDMH推进剂爆炸实验研究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典型液体运载火箭爆炸冲击波危害距离估算值。  相似文献   
325.
阳光 《太空探索》2006,(6):28-33
莫斯科时间3月30日早晨6时30分,一枚白色箭身上绘有俄罗斯、美国和巴西国旗的联盟号火箭托举着联盟TMA-8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把美国航天员杰弗里·威廉姆斯和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以及巴西首位航天员马库斯·庞特斯送上通往国际空间站的  相似文献   
326.
2004年11月6日上午11日寸10分,发射场上阳光灿烂,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第8次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出征.成功地将第3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太空。10多分钟后,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随即传来数据,卫星已准确进入太阳同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2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328.
情兵 《太空探索》1995,(2):28-29
目前世界上15个能够发射航天器的发射场,唯有圣马科发射场建在海上。自1967年4月26日首次发射至今,共执行了9次发射任务(其中意大利的4次、美国的4次、英国的1次)。按计划,今年将有一颗意大利命名为“织女星”的卫星,或是美国宇航局的命名为“亚毫米波天文卫星”要在这里发射。 圣马科发射场由意大利政府委托罗马大学航空与航天研究中心筹  相似文献   
329.
330.
心榕 《太空探索》2012,(9):39-41
自从人类依靠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以来,运载火箭的"个头"随着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大型火箭,例如美国的土星5号、俄罗斯/苏联的联盟号等被隆重推出,精彩亮相,在重大航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太空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名角"并因此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你知道吗,火箭科学家们在研制大型火箭的同时还研制过一些小火箭,目的不是为了发射有效载荷,而是为研制大型火箭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一样,虽然不为观众注意却又不可或缺。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鲜为人知的"配角"火箭——小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