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航空   830篇
航天技术   169篇
综合类   152篇
航天   2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双波长全息干涉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利用激光器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波长对物体拍摄全息干涉图,相当于用一个等效波长λeq对物体进行干涉测量,从而扩大了测量范围。在改进的泰曼干涉系统中,采用双曝光法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对一个抛物面反射镜的面形进行了补偿法检验,最终得到的干涉图样易于分析和判读。实验表明,对于光学元件的面形检验,尤其是非球面元件的面形检验,双波长全息干涉术是一种可行的测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的奇异性问题,定义了框架坐标系;提出了显隐奇点的ε-δ定义,并对奇点进行了3种分类;将陀螺群的角动量在奇点进行了泰勒展开,并定义了空转的判定条件;分析了陀螺群陷入奇异与各角动量相互平行的关系;针对定常转速且角动量大小相等的不限定框架构型的陀螺群的奇点问题,给出了内奇点必是隐奇点的严格证明.通过三正交构型20°纬度圈的最小显奇点的实例验证了内奇点必是隐奇点的论点.   相似文献   
993.
平飞模式机载双基地SAR动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平飞模式机载双基地SAR地面慢速运动目标检测和参数估计方法.考虑到双基地SAR系统的特点,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技术对动目标进行聚焦,以提高动目标的信杂比.同时结合多通道杂波抑制干涉技术,进一步抑制地杂波并实现动目标参数的精确估计.从双基地SAR的空间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入手,推导了杂波对消时收发雷达载机所需满足的飞行条件和慢动目标参数估计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诱发的表面充电效应会对航天器运行产生干扰,严重时将导致太阳电池等部件失效。通过神经网络反演方法,以GEO环境中介质表面充电电位曲线作为输入,在双峰麦克斯韦分布假设下,可以逆向得到高能峰的等离子体参数。分析了GEO等离子体环境参数对表面充电电位曲线的影响,表明高能峰在充电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通过MATLAB搭建BP神经网络,采用COMSOL计算得到多组充电曲线进行网络训练和反演计算,得到等离子体密度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2%,温度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3%,整体误差在0.1%~5.6%。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对等离子体环境进行反演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作为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探测结果的对比参考和航天器非探测点表面电位计算的输入条件。  相似文献   
995.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双参数曲面的消隐算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现有的一些消隐算法,它们在计算量,存贮量和精度上都不太令人满意。本文引入面积坐标进行包含性检验,提出移动包围盒技术,给出了一种通用性强,贮存量小,准确性高,简单快速且易于在微机上实现的消隐算法。本文还给出了由Dxy-880绘图仪绘制的多个实例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在低速实验中,应用激光片光源和CCD 摄像系统,对一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双襟翼74°后掠三角翼进行实时记录与流态显示的试验技术和图像的三维重建。在迎角0°~50°范围内,对双襟翼的偏角作不同匹配,研究机翼在定常和非定常的俯仰与滚转运动中出现的旋涡流态,以了解分离涡系发展、破裂和相互作用的演变,物理机理和双襟翼的控涡效果,并对所有显示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7.
李荣华  薛豪鹏  杨友庆  李恒 《宇航学报》2020,41(8):1049-1057
利用线阵激光雷达载荷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研究空间失稳目标动态测量技术。探究线阵激光雷达成像机理,建立空间失稳目标运动模型,提出基于双切片法的目标可测区域提取机制,实现线阵激光雷达对空间失稳目标的驻留观测扫描;以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配准结果为先验信息,提出逆序重建方案,建立重建点云精度以及平均密度评价机制,分析数据冗余对重建精度的影响,采用采样降维的方法进行配准重建计算,提高重建结果精度;最后进行仿真实验检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空间目标可测部位数据提取合理准确,数据输出频率可达 1 Hz ,重建结果满足任务指标要求,重建点云平均密度达到19 mm,重建点云精度达到90 mm,为地面验证及在轨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非对称出口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矢量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双射流(DSJ)激励器由于自身具有独特的矢量控制特性,为合成射流技术应用于主动流动控制提供了新途径。采用了基于射流核心区速度矢量的评价方法,并通过纹影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流场显示实验研究了非对称出口压电式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驱动参数(电压和频率)对射流矢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向出口面积大的一侧偏转,矢量偏转角随电压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驱动电压幅值,使得矢量偏转角最大;驱动频率变化对矢量偏转角的影响较显著,其对射流矢量的控制机理较复杂,实现矢量偏转角1.53°~36.65°可调,矢量偏转角出现两个峰值,且在振动膜共振频率处,矢量偏转角最小。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励磁电流前馈调节的航空直流发电系统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耀  王慧贞  张海波  陈晨  肖岚 《航空学报》2015,36(4):1230-1239
 高压直流(HVDC)发电系统因为其效率高、质量轻以及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成为航空供电系统的首选,其系统输出端存在着用于滤波的大电容,这使得采用传统PI调节方案的调压器不能满足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因此,提出了采用励磁电流前馈(ECF)的调压器技术。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有励磁电流前馈环和无励磁电流前馈环的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比较2个系统的性能,发现有励磁电流前馈环的发电系统截止频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验表明,在突加负载和突卸负载2种情况下,加入励磁电流前馈环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保持稳定并且超调量小,动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方法可推广到不同类型的航空发电系统的调压控制中。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一种新型五相双转子永磁容错电机, 它包括两个转子和一个定子, 其中内外转子永磁体均采用径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定子铁心内外开槽,可以安放两 套绕组,这两套绕组可以串联连接, 也可以并联连接。针对这两种连接方式, 对开路 (一相开路、两相邻相开路和两不相邻相开路)和短路故障进行仿真,有限元仿真结果 证明: 绕组并联连接优于串联连接。为了提高绕组串联连接时电机的故障运行能力, 采取了电流优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电机的力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