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洪煜清  聂宏  张明  阮爽 《航空工程进展》2023,14(6):109-118,152
飞机的前起落架摆振通常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滑跑的过程中发生,对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产生危害,是一种严重的飞机故障。针对某型号无人机,基于动量矩定理,建立考虑起落架侧弯、扭转的摆振数学模型,讨论使用传统油液阻尼减摆器和电磁阻尼减摆器时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对于传统油液阻尼减摆器,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得到摆振临界稳定阻尼曲线的上下边界;而对于电磁阻尼减摆器的非线性模型,使用分岔分析理论确定系统的摆振稳定区域。结果表明:过大的减摆阻尼对摆振无法起到抑制的作用,得到控制参数平面上摆振的稳定区域,可为后续的起落架减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对称式三线摆与不对称式双线摆的工作原理及其微角和大角摆动周期的近似解法 ,同时说明了这两种摆的特点。利用这两种摆测量不规则转子或构件绕轴向和绕径向的惯性矩 ,既方便又准确。若采用长摆线 ,当摆角 φ0 <4 0°时 ,测量准确度优于 1%。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更好的进行起落架摆振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有必要开展起落架摆振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拓展摆振动力学仿真方法。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对对一个简单的前起落架非线性摆振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建模,并给出具体算例。通过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4.
阵风发生器流场特性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安排试验以及进行数据分析,需要事先获知阵风发生器扰动流场特性.基于某型叶片阵风发生装置,对影响阵风强度及其分布形态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重点分析了叶片摆角幅值、振荡频率、来流风速以及叶片侧向间距的作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上述敏感参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心线各点阵风幅值.侧向阵风速度幅值在叶片下游各截面具有相似的分布形态,且在小攻角范围与叶片摆角幅值保持线性变化.因此选定来流风速和振荡频率后,调节叶片摆角幅值较易获得期望的阵风强度.风洞试验表明:阵风发生器特性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除直升机旋翼桨叶挥舞面载荷和摆振面载荷在测量中的耦合效应,提出了两种解耦方法:分析解耦法和物理解耦法。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确定两者的优缺点,为型号应用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无减摆器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减摆器旋翼具有桨毂结构简单、桨毂气动阻力小、桨毂维护简便等优点,但取消了桨毂减摆器后必须确保桨叶在摆振方向有足够的阻尼以保证桨叶的摆振稳定性。基于气弹耦合的方法是实现无减摆器旋翼桨叶摆振稳定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建立了无减摆器无铰式旋翼桨叶带有预锥角、下垂角、后掠角和预扭角等结构参数的非线性气弹动力学模型,利用伽辽金方法把桨叶偏微分运动方程简化为非线性常微分平衡方程和关于平衡位置的小扰动运动方程,分析了桨叶的气弹稳定性并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合理的桨叶结构参数和气弹耦合可确保无减摆器旋翼桨叶在摆振方向的气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7.
变转速模型旋翼挥舞摆振低阶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盛  吴世杰  韩东 《航空学报》2016,37(3):873-882
为研究变转速旋翼挥舞和摆振方向低阶载荷,以无铰式复合材料模型旋翼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旋翼桨叶根部挥舞和摆振零阶及前3阶载荷随旋翼转速、前飞速度和旋翼拉力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配平条件(前飞速度、旋翼拉力、俯仰力矩及滚转力矩)下,降低旋翼转速有利于减小模型旋翼摆振零阶载荷,明显降低旋翼需用功率,进而提升直升机性能。当旋翼转速较低时,随着旋翼转速的降低,挥舞前3阶载荷幅值均较大。旋翼转速较低时,摆振弯矩前3阶也较大。当旋翼工作于摆振1阶共振转速附近时,旋翼挥舞前2阶和摆振前2阶载荷突增较为明显,挥舞3阶和摆振3阶变化相对较小,其中以摆振1阶载荷变化最为明显,需特别注意旋翼工作于共振转速附近时的载荷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为实现航拍相机的轻小化,设计一款安装在某无人机前腹安装板上的宽幅面阵摆扫相机并对其主框架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根据无人机安装板的结构限制对摆扫机构进行总体设计;然后,应用OptiStruct软件对摆扫机构主框架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之后,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别对摆扫机构主框架和摆扫机构整体进行模态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最后,为摆扫机构做Y向的正弦扫频试验。优化后主框架的质量为1.2 kg;摆扫机构固有频率避开了振源激振频率;摆扫机构最大应力为62.35 MPa,最大变形为1.03 mm;减振器共振频率处的频率值为27 Hz。宽幅面阵摆扫相机基本满足相机轻小化的要求,摆扫机构固有频率、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9.
粘弹减摆器结构参数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减摆器更好地提高直升机的动稳定性,本文采用Simulink时域仿真和多桨叶坐标变换等效阻尼识别法,研完了叶间残摆器不同的连接参数对孤立旋翼系统稳定性以及对直升机空中共振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说明:叶间粘弹减摆器采用特定的连接方式能减小残摆器一阶激振力下的背景振幅,增大减摆器耗能模量,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人自主作业的月球采样器的摆杆式展开机构,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对该机构在月球低重力场下展开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展开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