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1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81篇 |
航天技术 | 49篇 |
综合类 | 67篇 |
航天 | 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对半圆柱形凹形靶面单排圆形喷管和冠齿形喷管射流冲击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凹形靶面直径与喷管直径之比D/d为10,射流孔节距与直径之比W/d为5,射流雷诺数分别为5 000、10 000和20 000,冲击间距比H/d分别为2、4、6和8。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形状喷管均在冲击间距比H/d=4时获得最强的驻点对流换热,但凹靶面前缘附近纵向平均努塞尔数基本呈现随射流冲击间距增加而减小的单调变换趋势;相对于圆形喷管,冠齿喷管射流冲击使得凹形靶面前缘线上的纵向平均努塞尔数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6%,凹形靶面前缘±2d区域的面积平均努塞尔数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8%。 相似文献
822.
为了获取塞式矢量喷管的几何偏转角(0°、10°、15°)和落压比(2~6)对喷管的总压恢复系数、推力系数和气动矢量角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塞式矢量喷管热态内流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偏转及偏转状态下,塞式喷管的总压恢复系数均高于0.99,表明喷管具有良好的内流特性;塞式喷管在低的可用压比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推力系数,验证了塞式喷管在较低的可用压比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推力系数;在几何偏转角固定时,气动偏航角基本稳定;在几何偏转角为15毅时,气动矢量角最大可达15.5毅,即喷管气动偏转角度与几何偏转角度相匹配,二者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23.
开展了高超声速风洞轴对称喷管收缩段设计研究。利用构造的AQA分段曲线,分析喉道上游圆弧长度和喉道曲率半径是否连续对于喉部跨声速流动和喷管出口流场的影响。设计了基于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B样条函数的两种收缩曲线,借助控制参数使得出入口曲率半径任意可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喉道曲率半径是否连续对于Cresci和Sivells喷管出口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喉道曲率半径连续是确保喷管无黏流场与设计流场一致的关键;当无法保证喉道曲率半径连续时,应使喉道上游曲率半径比下游曲率半径偏大而不是偏小。 相似文献
824.
刘敬钰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1,28(6):57-60
指示语涉及语言结构与其所使用语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五种类型之一的空间指示语向其他领域延伸现象及其背后的语义认知原因,并提出指示现象最终依靠语境分析来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825.
布带斜向缠绕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烧蚀性能,在国外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的头帽和发动机喷管构
件。本文简单介绍了固体发动机喷管树脂基扩张段的布带缠绕成型技术,布带斜向缠绕成型技术在国外固体
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情况及我国固体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布带斜向缠绕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26.
827.
828.
829.
830.
基于单元塞式喷管的实验数据,研究了底部二次流对塞式喷管性能和底部特性的影响,测得了不同环境反压下塞锥表面的压强分布.实验表明,底部在不同压比下具有不同的气动状态.二次流的注入使底部开闭过渡点的压比值升高,底部开始提供推力的压比值下降,有利于避免底部开闭过渡时推力出现较大幅度降低.二次流流量达到主流的2.0%后,再加大底部二次流流量不再影响底部压强,过多地注入反而会降低塞式喷管的总体效率,1.5%~2.0%主流流量的二次流注入是比较好的选择.在低压比范围,塞锥表面有压强峰出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压强峰后移并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