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3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81篇 |
航天技术 | 49篇 |
综合类 | 67篇 |
航天 | 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302.
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三级时效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高强Al-Gu-Li-X铝锂合金2A97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两种三级时效工艺及其改型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δ′相二次析出过程的三级时效和含有δ′相回溶过程的三级时效处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达到T6峰值时效水平,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使前者合金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使后者的强度显著提高.三级时效和单级时效合金的主要显微组织有δ′相、θ″/θ′相和T1相.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促进δ′相析出和δ′相回溶,同时变形促进T1相析出,从而改变了主要强化相δ′相和T1相的数量. 相似文献
303.
304.
外流对塞式喷管流场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个不同高度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外流马赫数,计算和对比了不同外流下塞式喷管性能的降低和塞锥表面的压强分布,数值模拟研究了外流对塞式喷管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流造成的性能损失主要体现在运载器底部阻力增加和塞锥表面压强降低两方面.在中低空以下,运载器底部推力和塞锥推力均随外流马赫数的增加而减小,飞行中外流对性能的影响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从低于设计点的某一高度开始塞锥推力不再受外流影响.低马赫数亚声速外流时,性能损失随外流马赫数的增加成近似线性增加;跨声速外流时,性能损失突然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在继续的超声速范围内,性能损失随外流马赫数增加只有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306.
为了准确预示固体火箭发动机碳基材料喷管的烧蚀率,依据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喷管传热烧蚀的二维轴对称气-固-热耦合计算模型,计算通过FLUENT壁面化学反应模型完成,无需事先假设烧蚀控制机制。针对70-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烧蚀计算,研究了推进剂配方、氧化性组分、燃烧室压强对喷管烧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烧蚀率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烧蚀率分布遵循喷管内壁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在喉部上游入口处达到峰值;烧蚀率随推进剂Al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燃烧室压强升高而近似正比例增大;H2O是决定烧蚀的主要氧化性组分。 相似文献
307.
308.
采用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方程和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研究了环型超声速引散器零二次流的流场结构及盲腔压强的变化,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示的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结果表明,引射器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后的盲腔压强与引射气流总压之比为一常数;喷管马赫数不变情况下,喷管出口面积与混合室入口面积比越小,盲腔压强越低,扩压器性能越好,启动要求的总压越低,对超声速空气引射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9.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