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1101篇
航天技术   292篇
综合类   215篇
航天   5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章针对超宽带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一个Chirp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该接收机使用数字匹配滤波器避免了模拟滤波器带来的巨大插入损耗,并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实现时间同步。在硬件实现上,利用单比特量化匹配滤波器系数降低接收机的资源占用。实验表明该接收机结构简单、资源占用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82.
文章介绍了对滤波器进行参数提取的解析方法,并对关键的导纳参数Y曲线拟合准确性进行研究。通过与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方程组进行结果对比,给出了一种用于准确拟合导纳矩阵l,参数的方法——矢量拟合法,最后用8阶滤波器的S参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83.
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超声速混合层混合增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具有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超声速燃烧室工程背景的特定超声速混合层的混合增强措施——低速流入口加入沿流向振荡.研究结果表明:它对二维混合层的混合增强效果明显,加振荡后流场燃烧强度加大,但仍属于较弱燃烧强度;振荡频率决定着涡量聚集区域的位置和大小,振幅决定着涡量分配和聚集的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984.
针对某型飞机起落架转弯控制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DSP和双口RAM为核心的双余度数字式控制器.控制器采用硬件冗余的方法搭建双通道热备份系统,制定了余度管理策略.借助自检测和比较监控技术实现一次故障工作、两次故障安全的目标.运用马尔可夫过程建立了系统的可靠度模型,利用MATLAB求解可靠度模型的微分方程组,并对系统的可靠度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85.
介绍了机载双余度1553B总线的拓扑结构和基本的物理组成及连接关系,分析了双余度1553B总线的工作状态和线路检测的方法,从故障定位和可维修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可分割连接形式的测试性,提出了可分割连接形式的设计方法,比较了两种双余度总线接口形式的特点及其对维护和维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6.
身份认证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门户,采用强身份认证技术能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对现有的强身份认证技术的分析,在对微软新推出的身份认证模型——凭据提供(Credential Pro-vider)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动态口令的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对操作系统用户身份进行强认证,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987.
针对直接驱动阀(DDV,Direct Drive Valve)伺服系统存在负载扰动和经典的"三环"结构不能满足DDV伺服系统快速性要求的问题,采用双闭环控制系统.对位置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电流环两种双闭环系统进行比较,在频域内设计和优化调节器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系统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态跟踪品质,能有效地克服负载扰动的影响.在系统阻尼系数很小的情况下,位置环+速度环系统的负载适应性更好,位置环+电流环系统快速性更好,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988.
针对几何因素和气动因素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改变凹腔的高长比、射流孔位置和主流进气角度等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研究了改变主次流进口流速等气动因素对凹腔流动的影响.总压损失采用总压探针测量,速度场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试验结果表明:①两股射流在中部和底部喷射时均能产生大尺度涡结构,在中部喷射时产生一对旋向相反的涡对,在底部喷射时产生单涡.②在中部喷射情况下,增加主流马赫数和主流进气角度,凹腔上部空间的涡度增强.③主流进口马赫数增加,试验件的总压损失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89.
发动机双转子-机匣耦合系统碰摩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惠群  贺威  韩清凯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1):2401-2408
根据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结构已被大量采用,构成航空发动机双转子-机匣耦合系统,将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简化为双转子-机匣耦合动力学系统,其中轴承被简化为弹簧和阻尼.考虑了低压转子与高压转子通过中介轴承的耦合作用,导出了连续体双转子多盘-机匣系统的四阶偏微分运动方程.运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模拟了双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响应,分析了转速和中介轴承刚度对系统碰摩故障响应的影响,发现了该双转子模型在发生碰摩故障时的一些非线性动力特性,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