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1906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4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弧面分度凸轮廓形铣削加工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弧面分度凸轮廓形铣削加工系统的分析与简化为基础,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利用M atlab6.0对加工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分析。在凸轮切削加工过程中,振动最强烈的区域发生在切入阶段和切出阶段;与凸轮非分度区廓形加工相对应的扭振振幅小且稳定;切削用量对加工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有明显的影响,工件进给速度、刀具轴向最大切削深度越小,系统的振动越弱,刀具(主轴)转速提高,工件子系统振动减弱,刀具子系统的振动增强;生产效率相同时,刀具轴向最大切削深度减小,更能有效地减弱切削加工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992.
激光加热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雪峰  王扬  张宏志 《宇航学报》2010,31(5):1457-1462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氮化硅陶瓷材料,采用激光加热辅助的方法进行了切削 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能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对切削力及比切削能 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连续切屑进行观测分析,探讨了加热辅助切削的 材料塑性去除及切屑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切削状态的刀具磨损形式及磨损原因;测试了加 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形貌,表明激光加热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可以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同 时得到良好的加工质量,并且不产生亚表面裂纹。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刀法确定电极初始间隙,进行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的平缓流动更新比保持电解液静止的加工状态更加稳定。当脉冲宽度小于25 ns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会显著下降。脉冲宽度为40 ns,电压幅值为4 V,占空比为1∶10时,可以实现稳定的加工状态,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曲面端铣加工的效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刀具在各切触点处沿切宽最大的进给方向运动。复杂曲面上各点处的切宽最大进给方向常呈现区域化分布规律,基于单个加工区域的传统端铣轨迹生成方法仅能得到局部优化解。本文给出了平底刀端铣曲面切宽张量,将切触点处的最优进给方向求解转化为张量特征方向的求解,并基于切宽张量场的退化性质,提取三分退化点为曲面多个加工区域的交点,进而以相交点为起点、以最优进给方向为切向构造曲面内部边界,将曲面划分为一系列加工区域,各加工区域的最优进给方向分布连续,分别生成各区域的加工轨迹。该方法在CATIA CAM系统中实现,选例进行了应用验证,与传统的曲面加工轨迹生成方法相比,基于切宽张量的平底刀端铣分区加工方法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995.
XK系列冷成形加工机床 采用MAG动力总成公司冷成型工艺,只需要几秒钟就可完成轮廓的无屑加工.它的工作效率是去屑加工法的30倍.另外,冷成形的工件可以获得更高的负载能力、表面质量和精度.MAG动力总成公司冷成形技术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不用考虑铣削时刀具空刀问题.齿条能够延伸到与轴肩平齐.机床床身采用C型结构设计,以保证机床持续的精度稳定性.在上下基体之间有两个可移动的刚性导轨.靠液压实现上下滑台的相对移动来获得齿条的相对运动.机床设计模块化,用以适应各种自动装料装置.在机床滑台返回行程的过程中,已滚压和未滚压工件之间已经完成了转换,因此保证了机床最短的生产节拍.  相似文献   
996.
过去的几年中,激光焊接在工件连接领域的作用日益重要.一般来说,通过激光焊接连接的组件结构往往比较紧凑,因而重量轻,造价低.这种优势在汽车制造业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因为重量轻往往会带来油耗低的优点.长期以来,埃马克公司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目标:为用户提供加工圆形和"非圆形"零件及总成件所需的所有加工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997.
给定装夹下走刀路径对铣削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腔薄壁件的加工变形问题,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在给定的装夹条件下,不同的铣削走刀路径对航空薄壁框类零件加工变形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其他加工条件不变,只改变走刀路径的情况下,零件加工变形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采用从外向内的加工路径进行铣削加工时产生的变形较其他3种情况要小.最后通过铣削加工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降低数控电解铣削时阴极流场的波动和不均匀性,提高工件的电解铣削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叶轮电解铣削中螺旋线刃阴极结构,建立其流场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叶轮加工时铣削阴极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内部流道结构和加工工艺参数对电解液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并结合模拟结果对阴极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以叶轮为加工对象,在数控复合电解铣削加工中心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铣削用电解阴极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自由曲面型腔粗加工刀轨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用环切方式进行型腔类零件的分层加工时,预钻孔位置和刀具运动轨迹规划直接影响编程的繁简及切削效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型腔环切刀轨生成算法,使得在一个连通加工区域里只需抬刀一次,保证在相邻等距环的过渡时不发生干涉。预钻孔的位置可在加工区域里灵活选择,取消了对预钻也位置的限制。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切除等距环尖角处未加工到的残留区域算法。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易于实现,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绿叶公司最新推出的绿叶WG-600涂层晶须强化硅基陶瓷刀片,在高强度耐热合金材料精加工领域独占鳌头,与同类硅基陶瓷刀片相比,切削效率提高了6倍;与第1代晶须强化硅基陶瓷刀片WG300相比较,经过特殊涂层处理的WG-600刀片可以为耐热合金的精加工提供较完美的表面质量,省去手工抛光程序,寿命比WG300更长,同时减少换刀频率及降低工时.在加工过程中不用停机,一个刃口就可以加工完成一个工件,这对耐热合金的精加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