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8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不久前,实践九号A星携带的离子电推进系统首次点火成功,稳定工作3分钟,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点火,稳定工作了近4分钟,实践九号A星离子电推进系统飞行试验取得了开门红。40年磨一"箭"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卫星上使用离子电推进系统。这个离子电推进系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研制,从预研到成功上天,该所的科研人员整整花费了40年的时间。整个离子电推分系统包括1个推进剂贮存  相似文献   
82.
83.
李浩悦  陈杰 《太空探索》2011,(10):16-19
从2010年12月5日"格罗纳斯"M卫星发射失败以来,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俄罗斯航天发射遭遇了4次失败,损失了6个航天器。航天发射失败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频繁出现并不多见,本文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84.
《航天器工程》2016,(5):57-62
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上应用锂离子电池替代传统氢镍电池,能显著减小供配电分系统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卫星平台能力。锂离子电池工作特性与氢镍电池差异较大,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东方红四号平台某卫星上首次应用,为降低应用风险,满足在轨使用要求,文章对电池热控设计、电源在轨充放电管理和均衡策略进行分析,利用SLIM(SAFT Li-ion Model)软件对锂离子电池在轨电压输出特性进行仿真,提出适应锂离子电池应用的热控措施、充放电管理方式和线性均衡管理策略,并利用某卫星在轨数据进行验证,满足了在轨使用要求,证明该锂离子电池应用方案可以在后续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空天瞭望     
美阿海水盐度测量卫星发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2-7320-10C型火箭6月10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与阿根廷合作研制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SAC)D卫星。SAC-D卫星平台由阿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CONAE)提供。卫星发  相似文献   
86.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2007年8月9日报道:据印度hindu网站2007年8月8日消息,印度航天局将于2008年发射一个专用平台将小卫星送入太空,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和国内科学团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
“伽利略”实验卫星——GIOVE—A卫星目前运转情况良好,并于2006年1月12日传回了“伽利略”的首批信号。2005年12月28日GIOVE—A由“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进入距地23260km的轨道。随后,合同主承包商——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成功展开了2块3.5m长的太阳能帆板,进行了卫星平台的试车,并使有效载荷准备好参与任务控制中心的测试。  相似文献   
88.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四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平台于2001年10月被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2002年5月鑫诺卫星公司作为该大平台第一个用户,与研制单位签订了鑫诺二号卫星的研制合同。至此,东四大平台与鑫诺二号卫星作为开拓我国商用卫星领域,参与新一轮通信卫星市场竞争的先锋,走向了卫星研制的主战场。东四大平台及鑫诺二号卫星与前两代通信广播卫  相似文献   
89.
1引言□□锡拉库斯-3(Syracuse-3)是法国的第3代军用通信卫星系列,隶属于法国国防部,由法国阿尔卡特(Alcatel)空间公司负责制造。根据阿尔卡特空间公司与阿里安空间公司的一份协议,该系列的第1颗卫星--锡拉库斯-3A将于2003年第4季度由阿里安-5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  相似文献   
90.
卫星通信作为高效的通信手段,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在通信发展中始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卫星通信系统中集成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为严格、技术最为复杂的通信卫星,是整个卫星通信系统最为难以掌握的环节,亦是反映各国航天领域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回顾过去,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