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5篇 |
免费 | 493篇 |
国内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465篇 |
航天技术 | 415篇 |
综合类 | 259篇 |
航天 | 7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解决基于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储器)型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扩频应答机在空间环境中时常发生功能故障的难题,提出了一种低轨卫星基于SRAM型FPGA的应答机的单粒子综合防护方案。该方案在代码级、器件级、单机级、整星级综合采用器件优选、结构屏蔽设计、巡检自愈、自主复位等多种方法,有效杜绝了单粒子事件带来的种种危害,已成功应用于某在轨卫星。在轨测试结果表明:遥测、遥控、跟踪测量等功能、性能指标满足任务要求,且未发生需要地面干预的问题或现象。该技术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采用低等级器件及其他类型FPGA、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星载单机防护。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对单涡贫油驻涡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了如下结论:(1)凹腔气量对出口温度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凹腔气量的增加,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这与掺混射流的穿透深度有关。(2)燃油掺混温度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也较大。掺混温度小于423K时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偏高,且随着温度升高略有增加。温度高于423K时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开始减小。(3)燃油供油量对出口温度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当燃油量增加时,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6.
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原理,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区的气动加热环境,对一种装有高温热管的简单的球柱形原理性模型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高温红外测温装置对模型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普通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试验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管能够有效地将模型高温区热量传导到低温区,装有高温热管模型的驻点温度明显降低,显示出了良好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有机玻璃模型上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管间流体斜向冲刷管束。管间流场中非稳定区的流体由于接近换热器的轴心,受三角区漏流的影响,流速沿轴线方向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强的轴向速度。稳定区内的流体流动较为平稳,其切向速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旋流特征,是换热效果较好的区域。管间流场的流体具有沿轴线方向波动的径向速度,可以增加流体的扰动,有利于传热。在管束外围,折流板与简体之间的漏流会增加流体的轴向速度,而搭接区的漏流则使得流体的切向速度增加而轴向速度减小。漏流对流体流速的影响会沿着轴线方向不断减小,流体流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8.
大迎角分离流场在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_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不同状态下对大迎角模型前体的非对称气动载荷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开闭可以使得圆锥-圆柱组合体在大迎角下出现的侧力改变方向。还对通过调节单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激励电压实现圆锥前体侧力系数在正负极值间连续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29.
固体火箭喷管排气中的粒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现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提高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及抑制不稳定燃烧,常常在推进剂中添加金属粉末,最常见的是加金属铝粉。在发动机工作时,铝粉燃烧形成凝聚相的氧化铝粒子。这些粒子在喷管中的流动过程中,温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滞后于燃·气本身的变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