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89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88篇
航天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性能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神舟”飞船辐射器为例,对管肋式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的肋宽进行了优化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求解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管肋式辐射器常用性能评价方法--能质比及微元能质比(单位质量散热能力)随肋片宽度的变化规律;而后以提高辐射器能质比为优化目的,对辐射器肋宽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辐射器的最佳能质比对应的肋宽表达式;最后给出了“神舟”飞船辐射器优化前后的参数对比。文章对管肋式辐射器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3.
对四种壁画型流体剪切力测量差压计Stanton管,K型管,穴型管,及微孔表面差压管在湍流边界层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后表明,这四种差压计具有相同的特征,所测量的区差均为流量动量变化所致,其流体剪切力可以表示为τ=C△P ̄n,为避免对标定数据过于繁复的多段拟会,并使差压计能在较大测量范围内保持拟合公式的精度,各类差压管在与固体壁画铅垂方向上的尺度值应尽量低,微孔表面差压管结构复杂,灵敏度低,但它具有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94.
电荷耦合元件(CCD)作为航天光学遥感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传统的热控产品难以满足大功率CCD的精密控温需求。通过仿真与试验系统研究了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PTL)用于CCD控温时的启动特性、运行状态、内部工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MPTL可以通过干度的调节来吸收冷凝器外热流和CCD工作模式的影响;MPTL的控温精度可以达到±1℃,蒸发器并联支路、蒸发器负载和冷凝器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等均不会对系统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仍可将CCD器件控制在所需温度;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比,发现仿真模型的误差在±1℃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MPTL可以很好地满足航天光学遥感器CCD的控温要求,能够保证CCD始终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且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和鲁棒性,其在CCD精密控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空间流体回路的载荷支路来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需采取有效热控措施消除来流温度变化对回路单点位置处恒温工作载荷的热影响.传统电加热方式需要额外能耗并且会产生废热,本文提出一个PID控制下的冷热回路交混控温方案,在充分利用工质吸收的废热、提高机柜内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对恒温设备冷板入口温度的精确控制,以满足冷板上载荷的恒温工作需求;设计流体回路组成与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流体回路系统可以满足对来流温度的高精度控制要求,且相比于PID控制算法,模糊PID的控制效果更好,具有响应快、超调量小、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应优先选择模糊PID作为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96.
本文根据变结构系统(VSS)理论对某飞行器伺服回路进行了变结构设计,给出了控制器设计的详尽步骤。设计方法几何意义直观,在IBM4341机上通过了数字仿真,给出了仿真框图,并与原伺服回路的控制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表明,VSS比传统普通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快速、无超调、无稳态误差:(2)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3)对外界干扰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
旋转对管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旋转管流的基本运动方程。在笛卡尔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针对两种基本的几何流动,推导出旋转情况下管内的流动方程,定义了影响旋转管流的流动和换热的两个无量纲准则数J和Ra,分析了二次流产生的原因,从而说明旋转对流动的影响以及旋转管流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8.
以神舟飞船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为例,介绍了采用I-DEAS软件进行辐射器热分析研究的方法,包括建模、划分网格、计算及后处理等,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热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I-DEAS软件对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热分析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计算精度,显著降低了辐射器热分析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期设计中热试验验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
鲁可  袁锁中 《飞行力学》2012,(5):463-465,469
无人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的一体化设计。这种非传统构型的布局,带来很多优点的同时也造成了飞机的静不稳定,采用线性的控制方法很难满足无人战斗机的性能要求。通过对传统的动态逆控制方法进行改进,从内回路开始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性能,设计了层叠结构动态逆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解耦控制,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复合稳定控制结构,对某防空导弹侧向回路过载反馈通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实际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保持足够稳定裕度的前提下,改进结构的系统快速性好,鲁棒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