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6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空气冷却旋转盘的萘升华传热—传质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空气冷却的旋转盘换热进行了萘升华传热—传质模拟实验。共采用两种模型 :自由盘的实验结果与换热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吻合得很好 ;对带罩盘模型得到了盘表面局部施伍德数 sh和平均施伍德数 sh以旋转雷诺数 Reo、流量系数 Cm、间距比 Gs和间隙比 Gc为参变量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对旋转盘 (如涡轮盘 )的换热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针对水升华器在实际航天工程应用中的工作特性,以升华模式下的水升华器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维稳态导热、自由分子流动等理论模型,对水升华器内部热质平衡进行分析,得到了升华模式下的冰层厚度、升华温度等理论计算结果,并推导得到升华模式最大热载荷的无量纲特性曲线.利用商用软件ANSYS Fluent进行数值仿真,基于焓-多孔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23.
陈小春 《航天员》2008,(5):48-50
航天员在低压舱10帕条件下训练一次,无论从体力消耗,还是从身体所受的影响来说,都相当于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飞天前夕,我们观摩了一次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进行的低压舱训练。  相似文献   
24.
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献文  李劲东  王玉莹  蒋凡 《航空学报》2019,40(7):22874-022874
热控是由工程热物理与航天技术相互促进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热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航天器设计水平的关键瓶颈技术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具体包括:针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同任务需求,构建出了相应的新型热控系统,开发出了以泵驱单相流体回路、重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环路热管与水升华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热控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航天工程实际需求,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后掠机翼横流驻波及其谐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ack方法求解三维不可压Orr-Sommerfeld方程(忽略曲率影响),得到模型在风洞最佳实验条件下空间最大放大率展向波长为4mm。以此为基础,选择大于此波长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向扰动波长6mm与7mm,计算了这两个驻波及其谐波空间的放大率。研究在整个层流区主导流动的扰动波长及其发展趋势。使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后掠机翼前缘添加粗糙带,人工引入6mm与7mm驻波,通过升华法验证了计算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6.
水升华器散热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舱外航天服热控系统所采用的多孔板水升华器的主要工作模式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控制升华模式和周期模式工作的参数。在对多孔板多孔结构进行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水升华器的工作模式和换热器表面的温度。  相似文献   
27.
在轨液体的排放将产生毫米级固态颗粒空间碎片,由于其升华耗散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若长期留轨将产生危害。文章以水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对冰粒在轨升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粒的太阳吸收比是影响其升华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提高颗粒的太阳吸收比和减少单个颗粒的平均质量都可有效加快颗粒的升华耗散。  相似文献   
28.
水升华器空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国内外水升华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水升华器的工作模式、失效特点及水升华器性能影响因素,探讨了美国水升华器在结构、功能、可靠性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未来空间应用对升华器的研究需求及在水升华器热分析建模、应用策略、"击穿"抑制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为优选载人航天器热排散方式,对比分析了空间深冷环境、月面赤道附近清晨和月面赤道附近月午3种热环境下,使用水升华器、辐射器和辐射器+热泵3种热排散方案的效果与系统代价。结果表明:短期任务使用水升华器质量代价较小;热泵可以显著提高辐射器散热能力,且提升效果随太阳高度角上升而增加;但使用热泵能耗较大。因此,需根据任务规模、周期和航天器供电能力对热排散方案的选用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0.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研究有无粗糙带情况下,45°后掠翼三维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性及其转捩模式。在未引入人工粗糙带,雷诺数为5.50×105~1.65×106范围内,模型的转捩分界始终为位于最小压力点之后的一条直线,转捩由T-S波触发。当Re≥1.38×106时,对应最不稳定横流驻波的3.5~4.0mm条纹出现在转捩的上游区域,条纹间距与线化稳定性理论的结果吻合。当Re=1.65×106时,实验证实了横流驻波扰动对前缘粗糙度的极度敏感。考虑到抑制最不稳定横流驻波就很有可能抑制后掠翼飞行器上由其主导的转捩,在机翼前缘布置不同间距的粗糙带,研究其对边界层内横流驻波的影响。当Re=1.38×106时,2.5mm间距的粗糙带有效的抑制了3.5~4.0mm最不稳定驻波,该现象为后掠翼上的转捩控制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此外,当6.0mm、7.0mm和8.0mm的粗糙带被引入时,条纹间隔表现为3.0mm、3.5mm和4.0mm的谐波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