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711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67篇
航天   3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试验设备上进行复合材料烧蚀/侵蚀试验技术,通过改进电弧加热试验设备和粒子播发系统,将石墨粒子均匀注入到高压混合室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后经过超声速粒子加速喷管形成烧蚀/侵蚀试验流场,对驻点模型进行试验,同时建立了相应流场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并对C/C和含钨C/C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有粒子流场的均匀性和重复性较好,能满足材料的烧蚀/侵蚀考核试验要求,且含钨C/C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高于C/C材料。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EPDM绝热层的烧蚀过程及模型,在忽略粒子侵蚀和机械剥蚀的基础上,分析了EPDM炭化层表面的主要热化学烧蚀反应及烧蚀产物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炭化层烧蚀率的粗略预示方法,对EPDM绝热层的热化学烧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3.
M40J和T300碳纤维的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EM、TEM、XPS、XRD、Raman和元素分析仪分析了M40J和T300的表面化学、物理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发现:M40J含碳量高于T300纤维,而含氮量低于T300纤维,且表面活性基团比T300纤维低;M40J和T300碳纤维表面具有大量沟槽,前者相对长而浅,后者相对短而深;T300纤维端面皮芯结构明显,而M40J端面结构较均匀;M40J的微晶结构及取向性优于T300碳纤维.  相似文献   
44.
激光烧蚀推进是激光推进中最有应用前景的研究分支,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关注。为了研究透射式激光烧蚀条件下靶材厚度和激光能量对冲量耦合性能的影响,以二极管激光器作为能量源,玻璃作为透射层,对不同厚度、不同入射激光能量条件下,掺碳质量分数为2%的PVC薄膜进行了透射式激光烧蚀实验研究。冲量耦合系数最高为65.78μN/W,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数据相比较,结果规律一致性较好。研究结果证明了双层结构靶材的透射式激光烧蚀可以提高冲量耦合系数,入射激光能量与靶材厚度对冲量耦合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5.
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即建立推力加载过程与流场演化过程的时间关联性,寻找物理现象与推力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种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高速相机和高频响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实验系统,并实现对激光器、闪光仪、高速相机和推力信号采集系统的工作时序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国外相关文献提供的实验系统相比,依据本方法所建系统可以提高实验研究效率和精度,为分析液体烧蚀所形成推力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为了寻找到化铣槽液各组分的最佳含量范围,使零件达到稳定化铣侧切率,减少板材铣切厚度差,本研究通过测量对比试片在各组分含量的槽液中铣切壁板的侧切率和均匀度参数来实现.结果表明,当NaOH初始浓度为200 g/L、溶解Al3+为70~110 g/L、温度(90±5)℃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得到肋条偏差Tw±0.75 mm、壁厚偏差Ts±0.15 mm的较理想的化铣产品.  相似文献   
47.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热处理次数对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和弯曲强度影响不大.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不随PIP次数的增多而增加,PIP处理二次后,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PIP处理五次,强度达到最大值,制备的复合材料开孔率为8.0%、弯曲强度为423 MPa.SI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比仅用CVI致密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48.
用ZrB2微粉对2D C/SiC基体进行改性,研究了化学气相渗透结合浆料浸渍及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2DC/SiC-ZrB2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和1800℃甲烷风洞环境中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氧-乙炔环境中,2D C/SiC-ZrB2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6.1×10-2 mm/s和1.0×10 -2g/s,相对2D C/SiC复合材料而言,ZrB2微粉并没有提高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1800℃甲烷风洞环境中,涂层致密度起主要作用,涂层致密度相同时,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越大,质量烧蚀率越大,ZrB2微粉的渗入对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9.
为了准确预示固体火箭发动机碳基材料喷管的烧蚀率,依据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喷管传热烧蚀的二维轴对称气-固-热耦合计算模型,计算通过FLUENT壁面化学反应模型完成,无需事先假设烧蚀控制机制。针对70-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烧蚀计算,研究了推进剂配方、氧化性组分、燃烧室压强对喷管烧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烧蚀率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烧蚀率分布遵循喷管内壁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在喉部上游入口处达到峰值;烧蚀率随推进剂Al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燃烧室压强升高而近似正比例增大;H2O是决定烧蚀的主要氧化性组分。  相似文献   
50.
一征稿范围《航空材料学报》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献(INSPEC)等多家国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主要刊登与航空工业有关的材料、材料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材料计算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同时也刊登在航空工业有应用前景的材料及工艺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