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210篇
航天技术   67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介绍了管状螺旋线圈的结构特点、加工难点、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及具体加工过程,即在普通铣床上挂轮加工成形,并对检测结果及使用效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82.
磁悬浮动量轮的主动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同传统的滚珠轴承动量轮相比 ,磁悬浮动量轮的定子和转子之间没有接触 ,不需要润滑 ,允许高速旋转 ,而且磁悬浮动量轮可以提供框架控制能力 ,因而磁悬浮动量轮被认为是未来高精度航天器姿态控制的理想执行机构。然而尽管与传统动量轮产生干扰力矩的机理不同 ,磁悬动量轮本身还是存在一些振动源。如何消除这些振动源引起的扰动 ,即磁悬浮动量轮的主动振动控制 ,这是将磁悬浮动量轮应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重点对自适应模型跟踪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3.
王曙光  张伟 《上海航天》2007,24(3):20-25
为实现偏置动量卫星滚动-偏航耦合通道外干扰力矩的前馈补偿,根据两通道的姿态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包括常值与周期干扰的外干扰力矩对滚动-偏航姿态的影响。由此导出飞轮前馈补偿项的数学表达式,并论证了引入外力矩对飞轮角动量进行卸载的必要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削弱外干扰力矩对星体姿态尤其是偏航姿态的影响,大幅提高星体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4.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需要研究高抽吸性能的泵诱导轮,以减轻运载火箭的总重量和提高它的可靠性。但诱导轮周围的流动模式和压力分布还不很清楚。因此,采用了粒子成像速度仪〔PIV〕法来观测诱导轮周围的流型,为设计高抽吸性能的诱导轮获取基本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即使在设计流量下,也有相当严重的回流。当流量变小时,回流区域向诱导轮上游生长,或者向上流变宽。诱导轮入口的予旋有与回流相同的特征。这一结果似乎预示,予旋是回流供给的的周向动量形成的。回流和尖端涡穴的观测表明,尖端涡穴可能是回流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85.
针栓式喷注单元雾化角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凯  雷凡培  张波涛  杨岸龙  周立新 《航空学报》2020,41(10):123622-123622
为了实现不同径向孔形的针栓式喷注器雾化角的准确预测,从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了液膜撞击液膜和液膜撞击液束的雾化角理论修正模型。对于液膜撞击液膜的喷注单元,模型中通过理论推导引入了2个变形因子,将撞击的几何变形效应与雾化角关联;对于液膜撞击液束,通过引入阻塞率定义有效撞击动量比,同时将液束入口孔形的影响隐含考虑在变形因子中,最后根据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获得了对应的变形因子组合系数,使得新的雾化角模型适应性更广、准确性更高。结果表明:引入变形因子和阻塞率的理论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及数值仿真结果吻合很好;对于液膜撞击液膜,变形因子基本维持在0.9~1.1,根据试验结果及仿真结果,变形因子推荐值为C1=0.99和C2=1.06;对于液膜撞击液束,变形因子推荐值为C1=0.75和C2=1.25。该模型根据实际出口的轴向动量和合成总动量计算雾化角,隐含考虑了撞击作用造成的影响,较根据撞击前入口的轴向动量和合成总动量计算雾化角的常用模型预测值准确度显著提高,为针栓式喷注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
Halo轨道转移及中途修正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design of the trajectory transferring from Earth to Halo orbit, and proposes a timing closed-loop strategy of correction maneuver during the transfer in the frame of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 body problem (CR3BP).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loquet multipliers and the magnitudes of Halo orbit is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suitable magnitude for the aerospace mission is chosen in terms of the stability of Halo orbit. The stable manifold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Poincar6 mapping defin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six types of single-impulse transfer trajectories are attained from the geometry of the invariant manifolds. Based on one of the trajectories of indirect transfer which are ignored in the most of literatures, the 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 for imperfect information of the discrete linear stochastic system is applied to design the trajectory correction maneuver. The statistical dispers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Monte-Carlo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87.
李波  刘赫 《火箭推进》2011,37(6):47-51
离心轮水力性能的优劣对泵的效率影响最大,离心轮加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泵的特性。针对钎焊式离心轮加工的技术要求与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有数控设备对离心轮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优化及数控加工转化。  相似文献   
88.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反向传播法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许多研究人员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方法,主要目标是为了加快训练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和改善其他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在MATLAB下使用附加动量法使网络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问题。  相似文献   
89.
给出了从动量守恒方程出发计算三维分离流场中物面摩擦力场和基于摩擦线的物面拓扑图谱的新途径,并首次利用摩擦线得到了高超声速大攻角分离流场中飞船表面的拓扑图谱.  相似文献   
90.
两股湍流射流撞击雾化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波  雷凡培  周立新 《推进技术》2014,35(12):1669-1678
采用新提出的雾化过程仿真算法,对两股湍流射流撞击雾化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重点关注了撞击角和动量比的影响。为精细地模拟湍流对雾化的影响,采用了大涡模拟。对雾场瞬态和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喷雾角随着两股射流撞击角的减小而减小,但液膜的破碎长度反而增加;动量比主要影响雾场的偏斜程度,动量比由1.0增大到2.25时,喷雾偏斜角由0°增大到约23°。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新算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两股湍流射流的雾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