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航空   1147篇
航天技术   252篇
综合类   219篇
航天   3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91.
针对"CE-3号"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弹道位置测定的问题,利用中国深空网干涉测量测轨数据,论述并验证了应用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支持探月卫星软着陆过程中弹道位置测定的可行性。针对提取同一时刻观测量的两个核心技术,论述了自适应模型重构算法以及干涉相位解模糊算法,克服了软着陆过程航天器机动不确定性恶化轨道预报精度,进而引起相关引导模型失效的问题;利用跟踪过程中目标干涉相位连续特性递推实现干涉相位解模糊。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深空网干涉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精度在0.3ns量级,对应于约30nrad的角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592.
着陆器在动力下降段的转移能力是影响定点软着陆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转移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火星软着陆动力下降段能量最优制导律,分析燃料质量系数、时间权重以及不同初始高度和速度对转移能力的影响。由于能量最优制导律不能保证满足路径约束,因此对于确定的着陆器初始状态,着陆器转移能力不仅与燃料质量系数有关,还受到制导律本身的制约。当转移距离超过一定的界限时,尽管燃料充足,着陆轨迹会进入地表以下,造成任务失败。时间权重是能量最优制导律的关键参数,既影响燃耗,也影响着陆轨迹的形状。实际工程任务中,为实现燃料的充分利用,需根据着陆器状态调整制导律中的时间权重。本文给出了最优时间权重的确定方法,实现了一定燃料质量系数下的最大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93.
为了减少帆板驱动机构(SADA)对太阳帆板的激励作用和降低摩擦的影响,以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源,提出了一种基于LuGre模型的摩擦参数辨识和补偿方法.为了能够准确的进行摩擦参数的试验辨识,设计了SADA系统摩擦力矩测试平台两者相结合进行了试验辨识,并将试验辨识所得到的摩擦模型参数代入SADA驱动系统模型中.通过仿真和试验表明:试验辨识较准确,且摩擦补偿后的SADA系统消除了正弦跟踪中速度过零时的波形畸变现象,能够有效改善SADA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94.
微机数控伺服驱动系统的自动升降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数控系统在启动、停止或切削加工过程中改变进给速度时,由于于侗服驱动元件的响应频率跟不上微机插补运算所输出的进给指令信号频率,而容易产生失步或超程,直接影响加工精度。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以微机数控用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作为伺服驱动元件的开环、闭环(半闭环)控制系统中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介绍了为解决以上矛盾所采取自动升降速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95.
用TVD格式数模拟了初压在0.1~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固壁的反射特性,以及初压在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初压在0.002~0.3MPa范围内的卸煤气体(N2)的相互作用特性。并在φ100mm的爆轰试验管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串接卸爆段后的反射峰压比不串接卸爆段时降低了83%左右;定常驱动时间比反射激波时可延长40%。驱动段产生的定常驱动时间可达到1ms/m。  相似文献   
596.
本文阐述了回转周期结构振动特性分析的有限无法。文中采用扇形厚板元和波传动法,计算了叶轮组合件的振动特性,比较了叶轮组合件与单独叶片及轮盘振动特性的差异,並讨论了叶轮组合件几何参数变化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7.
火箭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火箭结构有限元分析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问题包括液固耦合,局部修改结构动特性的快速计算,理论与实验的相关性,捆绑结构的动特性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计算以及有限元的建模问题等。内容包括国内外及我们自己近年来工作的一些成果,这些大都是一般有限元通用程序中所没有的。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特种功能模块库,以便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结构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598.
本文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推导了一种适合于分析复合材料层板的三维杂交应力超单元。该单元不同于常规的三维单元,它将复合材料层板沿厚度方向划分成一个或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中所包含的层数可视精度和计算费用的要求而定。在应用应力杂交模型导出三维超单元时,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场变量假设方法,即在超单元内独立假设位移场,而应力场则分层独立假设,因而单元能较好地模拟层合板的力学性能。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和局部扭曲变形的影响,保证了单元分析的精度。同时由于单元的自由度数不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避免了常规三维单元在分析复合材料层板时自由度数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弊端。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复合材料层板的静、动力分析及与试验的比较。表明了单元能有效地用于各种层板的分析。  相似文献   
599.
为研究飞行过程中的动力装置启动时刻及燃料消耗情况,对轨迹进行优化,进而提出一种动力增程型弹道的再入模式。推导Sanger弹道的解析解,分析得到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航程最优所必须的迎角及初始速度取值条件等相关前提,利用该结论设计动力装置的启动方式使航程最远、燃料利用率最大。将轨迹设计为Sanger弹道和拟平衡滑翔弹道相结合的混合弹道:再入前期利用助推器间隔点火的方式形成等高类周期跳跃弹道以保证足够远的航程; 再入后期采用拟平衡滑翔弹道,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复杂多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性能指标综合考虑了轨迹平滑和航程。仿真实现了所提出的动力增程型再入弹道; 并在燃料充足、弹道倾角取值合适的条件下,得到“打水漂”弹道形式,该弹道能量损失极慢,具有足够远的飞行能力。仿真表明,与不同点火方式及求解方法得出的弹道相对比,所提动力增程型再入弹道具有3.47~3.84倍的航程、1.04~1.18倍的末端动能以及4.47~15.79倍的燃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600.
动力随动陀螺是红外导引头位标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装配质量对于导弹制导精度而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动力随动陀螺零部件一次选配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随动陀螺零部件选配方法。对动力随动陀螺零部件装配现状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零部件装配参数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了堆叠门控循环单元(Stacked-GRU)网络数据驱动模型,对陀螺待装配零部件参数属性值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指导了陀螺零部件的选配,并以陀螺典型零部件装配为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动力随动陀螺零部件的选配,且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