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227篇
航空   1381篇
航天技术   281篇
综合类   261篇
航天   9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栋  付海鸣  张振辉  杨茵 《航空学报》2011,32(8):1400-1410
通过求解三维定常雷诺时均方程,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在亚声速范围内,分别对融合体前体-三角翼组合体和旋成体前体-三角翼组合体流场中翼涡破裂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与旋成体前体相比,在中、大迎角时,融合体前体的分离涡,涡量集中、强度高,进入机翼上方流场后,能够与翼涡密切耦合,彻底地改变翼涡强度的分...  相似文献   
92.
舰载机弹射起飞前起落架牵制载荷突卸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浩  聂宏  魏小辉 《航空学报》2011,32(8):1435-144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中,由于牵制载荷突卸而产生的前起落架沿航向的快速振动会给机体结构和设备都带来严重的疲劳问题,为研究该振动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前起落架的受载情况,并详细论述其动力学成因,推导了消除前起落架振动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牵制载荷沿下扭力臂轴向的载荷分量所造...  相似文献   
93.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滚转相位处分别出现极限环摇滚运动;正负滚转相位过渡是模型运动惯性与气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高速喷流干扰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风洞中对单喷模型喷流干扰和二次引射实现推力转向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为0.6和0.8。结果表明:亚、跨声速喷流对气动特性起到积极作用;引入二次流可以实现喷流偏转,但是会带来一定的推力损失。  相似文献   
95.
研究比较了机载导弹发射时是否考虑导弹尾喷流情况下导弹运动特性及机-弹气动干扰影响.通过动态结构嵌套网格技术实现了导弹运动的模拟,结合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三维非定常Euler方程得到流场信息.导弹推力由发动机燃烧室喷流计算得到;当不考虑喷流效应时,推力通过直接在导弹尾部给定非定常作用力实现.应用此方法模拟了基于类"全...  相似文献   
96.
针对目前雷达探测技术缺乏宽带转发式干扰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FPGA阵列的宽带转发式干扰机的设计方案。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确定了诱饵的灵敏度和发射功率,而后以12 bit高速DRFM模块为基础,构建了多通道并行储频转发结构,实现了可覆盖GHz级带宽的转发式干扰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诱饵系统在频率覆盖宽度和输出信号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97.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贺旭照  周正  倪鸿礼 《推进技术》2012,33(4):510-521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粘流场结构和基准内锥流场吻合,无粘模拟结果和理论设计结果吻合。粘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及总压恢复特性,进气道出口流场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8.
"回收/调节"方法在混合LES/RANS模拟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一种混合大涡模拟/雷诺平均Navier-Stokes(LES/RANS)模拟方法结合三阶加权基本无振荡(WENO)格式对马赫数为2.88的压缩斜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回收/调节"方法生成入口湍流脉动边界条件.当采用固定入口边界条件时,湍流边界层会缺乏合理的湍流能量,使之抵抗逆压梯度的能力减弱,会严重高估分离...  相似文献   
99.
双垂尾对边条翼布局大迎角升力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垂尾导致大迎角升力减小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CFD方法分析一个类似于F-22战斗机的模型,发现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脱体涡流经垂尾外侧;垂尾下部附近气流方向向后并向外;垂尾外侧存在低压区,而垂尾内侧和垂尾间的机身上表面存在高压区。认为脱体涡在垂尾外侧表面产生吸力,在涡核下方诱导出向外的速度分量,致使垂尾处于侧滑气流中,从而使其表面压力内高外低,除了产生指向外侧的法向力外,也传递内侧高压至机身上表面。外倾垂尾上向外的法向力和机身上表面的高压区,是减小大迎角升力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由三维自由尾迹非定常板元方法计算的三元非定常气动力出发,计算直升机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用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数据分别对计算的旋翼在前飞和前飞下滑状态下的声压时间历程以及其它计算结果进行考核,某些结果还与著名的WOPWOP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与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