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航空   29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若星 《航空港》2013,(1):49-51
<正>"蔡康永"这三个字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每当我们看到这个名字总会想起小S的搞怪以及他的温柔微笑。红遍大江南北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让我们了认识了知性、理智且博学的蔡康永,他总是像个长辈一样包容和照顾着其他人。  相似文献   
22.
《航空港》2013,(6):82
<正>卡地亚再度奉上华彩盛宴,透过融汇经典风格与创新灵感的160余件最新高级珠宝臻品,尽展其"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之傲世风采。一件高级珠宝之所以能够传世,不仅在于它对经典美学的传承,更在于其对时代声音的精妙回响。5月8日,卡地亚再度奉上华彩盛宴,透过  相似文献   
23.
找乐     
《今日民航》2013,(4):113-113
《银河的危机:最奇异的午夜转播》王若琳2013年3月16日一张想要表达色彩缤纷与庞克的卡通世界的专辑,是王若琳继《博尼的大冒险》之后的第三张创作专辑。这张专辑由轻快的旋律,调皮的歌词及受到电玩音乐与六十年代影响的丰富编曲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24.
曾策 《西南航空》2012,(12):116-117
幸识曾君老先生缘于他的画,其画很美——绿野乡风老房子,其人很实——儒雅谦和真君子,画韵昭人、名与实符唉!想起来亦觉自然,正应验了一句古语:"艺脉存心,画品载人。"画家早年专攻大山水,该时期作品大多气势壮观、气韵生动,为增强画面情趣感,并创出自己独有的绘画风貌,他于2007年起画风激变,"墨彩古镇及墨彩山水"成为主流创作方向,画家突破中国传统绘画以  相似文献   
25.
在翻译这种创造性工作中,由于语言转换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译者的活动领域因此会受制于原文。而文学作品的固有特性使得文学翻译难上加难。本文以高健先生的语言个性论为指导,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怎样能在文学翻译中做到兼顾作家个人风格及作品风格,不仅传种更要达意,让文学翻译成为文体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  相似文献   
26.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探索了文学与音乐的亲缘关系,分析了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形成因素和实现途径,并指出语言音乐美对散文创作和写作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对比历史上相关的悲剧理论,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悲剧冲突的必然性理论的形成与完善,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历史必然性理论是悲剧学史上关于悲剧冲突必然性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8.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奈达、范仲英、钱钟书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一篇好的译文应该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概相同或类似的感受.但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大相径庭,译者要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感受,就得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躯壳换了一个,但精神依然故我.在再创作过程中,译者三位一体,至关重要,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着译作的好坏,决定着译文的风格.但译者仿佛一个就着镣铐的舞者--必须受到原文,原作者译语读者等限制.译者要方寸之地舞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29.
基于IETM技术的数据要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MIL-D-87269A和S1000D两个标准的IETM数据要求,分析出CSDB是数据库构建的有效解决方案.基于CSDB的IETM系统实现全寿命信息管理"一次生成,多次使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30.
潘先纲 《航空港》2011,(5):76-77
《许文融台湾风物图卷暨近作展》于4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画展展出了长达320米、高达1.8米的水墨长卷《台湾风物图卷》和其近作《上海黄金城》以及《风韵》系列。许文融是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早年学习西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游走于中西绘画艺术之间,努力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水墨技法,坚持多年实践,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1992年,时年29岁的许文融开始创作《台湾风物图卷》,他四次游历全岛,将台湾的山水风物尽现毫端,既有宏观上的恢弘气势,又有微观上的神韵生动,四时之景、人物风俗毕现。许文融从《清明上河图》中汲取营养,又以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