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6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94篇 |
航天技术 | 191篇 |
综合类 | 188篇 |
航天 | 3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243.
244.
24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凹型面埋入式涡流发生器的工作机理。并介绍在一个小宽高比二元单边凹壁亚声扩压壁前段出现气流分离,角落区域有倒流的情况下,采用适当几何参数的该型式涡流发生器大大减小分离区的范围,从而提高了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和减小总压损失系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46.
针对传统机械压汽蒸馏的不足,提出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建立了一套容量为1.5 m3/d的单效分离式机械压汽蒸馏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套旋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压缩机组成.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和蒸发温度来研究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产量一定的前提下压缩机进口压力和冷凝器进口压力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换热温差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最高温差稳定在8.5℃左右.通过改变系统的真空度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蒸发温度越高,蒸馏产量越高,系统性能也越好. 相似文献
247.
248.
张兴国 《飞机设计参考资料》2005,(4):48-55
文章介绍了寻找方案性翼身融合体飞机非圆柱形机身高效结构的研究工作。论证了使用简化的二维梁柱分析和优化方法对这种飞机中保持客舱压力的问题。然后分析和优化了一组详细的厚夹层板加肋壳结构方案的有限元模型。一般来说这些结构具有高的抗弯曲刚度,而没有曲度,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承受内部压力及合成压缩载荷是很有效的结构。为了获得额外的结构效率,构造了一系列多舱室机身结构,通过内部加强壳结构和舱间墙结构中的薄膜应力,有效平衡了客舱的内部压力载荷。设计了一种外部加肋壳式结构承受由于外部压力载荷造成的压弯作用。对于有代表性的机身段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初步结果来看,使用这种应力分离理论是成功的。这一方案还有一些另外的好处,它使客舱压力造成的气动表面的变形最小。主机身上下部分的管道空间可以直接用来通风。这种结构既可以作为防止压力泄漏事件的结构余度又可以提高防撞性能。应当进一步发展这些方案以利用固有的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249.
尹军飞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5,9(2):28-32
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了二维扩压器中不可压湍流边层分离流动,得到了时均速度和雷诺剪应力分布。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以Coles速度律发展的Bardina速度分布可以描述瞬时间歇分离点以前和瞬时间歇再附点以后的时均速度分布,但无法描述分离枢的边界层速度型。Cross速度分布可描述分离区的边界层速度分布。Cebeci&Smith涡粘性代数模型难以正确地描述分离边界层的雷诺剪应力。 相似文献
250.
为了对防除冰问题进行精细化模拟和对带冰机翼进行全局稳定性分析,采用改进延迟脱体涡模拟(improve delayed detached-eddy simulation,IDDES)方法,对GLC305翼型带944号冰形表面复杂流动进行了非定常模拟。基于此,分别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态模态分解方法(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对模拟结果进行模态分析,以提取影响流动分离的主要模态,最后对流场进行重构。结果表明,IDDES方法准确预测了翼型升力系数和冰角下游的压力平台等特征,清晰地捕捉了冰角后剪切层失稳脱落形成的涡结构及在向下游流动中涡结构合并、破碎的发展过程。基于IDDES获得的非定常数据,POD方法识别出角冰诱导剪切层中的两种典型脉动频率,且在前几阶主要模态中均存在,意味着这两种脉动模式对流动的主导作用。另外,DMD方法得到的每个模态对应单一的频率和放大率,部分模态处于发散状态,这是导致流动不稳定发生的主要机制。研究还发现POD和DMD主要模态的能量序列均从翼型中部开始,这与剪切层失稳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