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704篇
航天技术   197篇
综合类   126篇
航天   2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君  韩芳  魏雁昕 《航空学报》2022,43(2):225-234
通过比较一阶迎风格式和五阶WENO格式模拟激波、接触间断、曲线坐标系下的均匀流和激波正规反射等4个简单流场得到的数值结果,发现WENO格式模拟的激波和接触间断在从初始间断变化成数值过渡区的过程中出现的非物理波动比一阶迎风格式的结果更加明显,流场结构也更加复杂;同时,由坐标变换而产生的几何诱导误差和边界近似模型误差也明显...  相似文献   
992.
介绍高温铂电阻温度计校准装置的组成、构造、控温原理及技术性能。该装置设计严谨,温场均匀性好,控温精度高,操作方便。为标准、工作用高温铂电阻温度计和其它精密高温温度计的校准提供了一套高性能设备。  相似文献   
993.
PSD线性误差的无基准校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一种自律校正方法。它不用其它高精度基准,仅以一对PSD与计算机组成的自律校正系统,精确检定其线性误差。本方法可简单地推广应用于其它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校正。  相似文献   
994.
变几何涡轮及其设计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变几何涡轮在变循环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动机总体之间的配合关系;导叶可调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变几何涡轮在叶片造型方面的特点;导向器面积开大和关小与涡轮流量、功率及效率特性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导叶可调机构设计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5.
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研究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自由尾迹法和2阶升力线法的共轴双旋翼气动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共轴双旋翼的旋翼翼型、上下旋翼半径之比、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等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综合优化了悬停状态下各旋翼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旋翼翼型、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上下旋翼间距对其影响较小,综合优化旋翼在拉力系数为0.01时与基准旋翼相比,扭矩系数降低10.5%,悬停效率提高9.5%.  相似文献   
996.
包恒  周进  潘余 《推进技术》2014,35(1):1-7
为了研究覆盖板长度、凹腔深度、凹腔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对部分覆盖型凹腔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耦合隐式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部分覆盖型凹腔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发现覆盖板长度对自由来流没有明显影响;长深比是影响不同深度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的主要因素;覆盖区质量交换随着长深比增大而减少;来流马赫数增加,凹腔覆盖区的质量交换下降;与大长深比凹腔相比,小长深比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受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外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进气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外并联型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可变几何进气道气动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变几何方案沿飞行轨迹的气动性能参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参数和进气道几何调节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优的进气道调节规律及典型工作点进气道气动性能.结果显示:不同来流马赫数下,涡轮通道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不低于0.69,冲压通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在0.38以上.   相似文献   
998.
张均锋  穆丹  卞祥德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401-2407
通过建立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对不同尺寸冷却通道的主动冷却薄壁燃烧室结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主动冷却燃烧室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及其演化.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燃烧室的热应力和应变,从而揭示了冷却通道几何参数及内部煤油体积流量对燃烧室薄壁结构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充分发挥煤油冷却效果前提下,冷却通道距离燃烧室内壁距离越近,所需煤油体积流量越大,而燃烧室结构热应力在10s左右达到最大值,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这段时间内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999.
结合发动机加速模型,采用部件法编制了变几何通道时加速性能的计算程序,并详细分析了α1通道、α2通道调节延迟或超前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几何通道超前调节,则推力和高压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增大,低压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减小,而延迟调节时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其中α2通道调节产生的影响大于α1通道调节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前、后涵道引射器面积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NASA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放大前涵道引射器内涵进口面积会减小变循环发动机的回流裕度,但可增大风扇和核心驱动风扇级的喘振裕度;在由单外涵模式过渡至双外涵模式的模态转换后期,减小后涵道引射器外涵进口面积可减缓风扇压比的下降;建议前涵道引射器选择总面积保持不变而内涵进口面积改变,后涵道引射器选择内涵进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外涵进口面积改变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