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航空   651篇
航天技术   143篇
综合类   116篇
航天   1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提出一种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舰船识别新技术.首先通过将SAR图像逆投影至三维(3-D,Three-Dimensional)目标空间,提取目标空间3-D逆投影散射图 (BPSI,Back Projection Scattering Image)来表征观测舰船目标的强散射源三维分布;然后采用物理光学法预测各候选舰船目标的3-D热点散射图(HSPI,Hot Scattering Point Image),进而匹配3-D BPSI与3-D HSPI来识别舰船.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一种两级分层匹配策略:第1步利用几何特征进行预筛选;少数被选取的候选目标参与第2步的分类判决,同时设计一种便于实现的“模糊”匹配准则,克服了“点对点”准则对计算误差等非理想因素敏感的问题.仿真和实测舰船SAR图像的实验结果,显示了3-D散射特征在目标区分能力和可视化效果方面的优势,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2.
<正>长期以来,大多数艺术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人类肖像、风景画或是抽象派艺术作品。久而久之,人们已经感到有些审美疲劳。鉴于此,荷兰摄影师维姆·范·埃格蒙德别出心裁地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在线艺术馆——微生物艺术形态博物馆。通过该博物馆,埃格蒙德向人们展示了微生物世界完美而神奇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283.
满应力优化设计方法的集约几何规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集约几何规划法应用在连续梁和刚架的主体优化设计中,计算了两跨连续梁和门式钢框架,均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84.
段静波  周洲  王伟  江涛  王睿 《航空学报》2016,37(3):799-809
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在气动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和扭转变形,会引起明显的气动载荷重新分布。基于一种只具有2个广义转角自由度的梁单元模型,提出了一种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载荷重新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大柔性机翼弯曲变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同时,基于弯曲变形结果,可在局部坐标系下进行机翼扭转变形求解,避免了整体坐标系下扭转变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综合来看,该方法可将具有明显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的载荷重新分布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且计算量小,效率高,非常适合工程实用。通过与大柔性悬臂梁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5.
崔培玲  杨珊  李海涛 《航空学报》2016,37(3):916-927
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框架伺服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针对耦合力矩对框架系统速率伺服性能的影响,以及框架系统动力学解耦之后存在残余耦合、卫星运动引起的牵连力矩和非线性摩擦的问题,提出了微分几何法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相结合的高精度控制方法,在线性化解耦的基础上对残余耦合、牵连力矩及非线性摩擦进行观测补偿以提高框架伺服系统解耦及速率跟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由耦合力矩引起的内、外框架速率波动最大值分别从0.18(°)/s和0.12(°)/s减小到5×10-3(°)/s和4×10-3(°)/s,内、外框架正弦角速度跟踪误差分别从0.18(°)/s和0.19(°)/s减小到0.005(°)/s和0.004(°)/s。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解耦以及非线性摩擦和牵连力矩的补偿,提高了框架系统的解耦性能和速率伺服精度。  相似文献   
286.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道变几何的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案:通过下流道的开关,实现进气道压缩角和收缩比的调节,使得进气道能够适应更宽的工作范围,并能兼顾与飞行器和燃烧室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原有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高来流马赫数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自起动马赫数降至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附近,该方案自起动马赫数为2.8;低来流马赫数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62)、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来流马赫数为3.0时达到0.79)和较低的阻力(低来流马赫数时降低了30%多).   相似文献   
287.
变几何涡轮叶栅叶端小翼的气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  郑群  刘鹏飞  魏明 《航空学报》2016,37(12):3615-3624
针对大子午扩张变几何涡轮在可调静叶转动时旋转轴端严重恶化端区流场的问题,提出在可调静叶的机匣端部应用小翼结构的方法以克服这一问题并减少叶端间隙泄漏流动。应用数值方法和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并结合低速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可调静叶栅小翼端部流场及损失分布,并考虑了可调静叶转动的影响,随后给出了叶端凹槽状小翼结构,并评估了其气动性能以及对间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调静叶栅中应用叶端小翼不但可以避免可调静叶转动时旋转轴端恶化端区流场,还降低了叶端间隙泄漏驱动力,从而使得可调静叶在所有转角下都具有较好的端区流动性能,并且叶端小翼结合凹槽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间隙泄漏,总体上可调静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9%。  相似文献   
288.
飞机设计中的数字样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CAX工具的单点应用发展到数字样机是数字化技术的飞跃.介绍了数字样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数字样机技术对飞机设计流程的影响,给出了飞机设计中几何样机和性能样机的概念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289.
内收缩比可控的二元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袁化成  滕健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1):2468-2474
提出了一种进气道内收缩比可控、包括唇口后退等几何动作的变几何进气道的设计思路,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及影响因素.据此开展了二元高超声速定、变几何进气道气动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给出了进气道气动性能参数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将定、变几何进气道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马赫数下,定、变几何进气道气动性能基本相同;非设计马赫数下,变几何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明显高于定几何方案,且马赫数越低,两者相差越大.静压比、温升比、总压恢复系数及隔离段出口马赫数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90.
二次曲线由于其良好的几何特征,在传统的飞机建模过程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单一的控制参数使其外形变化受到限制,而灵活的外形变化恰是NURBS曲线的主要特点。根据飞机设计过程中总体布局要求及人机工效约束条件,采用NURBS曲线曲面方法,使用控制点位置的相对长度与角度为设计参数,在飞机机头参数化建模过程中融入相关的工程约束,通过CFD计算分析,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符合要求的模型;并尝试在风挡区域增加一条横向控制线,调节风挡局部区域的气流流动。结果表明,采用NURBS方法可以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机头外形,而且对外形的控制更加灵活;增加风挡区域的横向控制线改善了风挡局部区域的气流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