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957篇
  国内免费   85篇
航空   2178篇
航天技术   54篇
综合类   135篇
航天   40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主燃烧室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方式壁温验证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检验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方式在真实工况下的冷却效果,在单头部高温高压燃烧试验台上对3种结构的冲击/发散双层壁实验件进行单头部高温高压综合验证考核试验。实验参数模拟推比10一级发动机燃烧室设计点参数进行综合考核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冲击/发散双层壁火焰筒冷却气量约为20%,总冷却效率在0.85~0.96之间,壁温低于1150K。   相似文献   
912.
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贫油熄火及冒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高温升燃烧室头部燃烧组织方案设计,以改善高温升燃烧室的贫油熄火边界及冒烟性能。该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了三旋流器以及双油路复合式喷嘴,设计的主燃区油气分布相当均匀,而回流区内的油气分布是局部富油的。以常规双旋流器+双油路压力雾化喷嘴(旋流杯)燃烧室作为一个基准方案,在相同的进口实验条件下与本研究方案进行了贫油熄火和出口冒烟性能的比较。实验表明,本研究方案与常规的双旋流杯设计方案相比燃烧稳定性好及出口冒烟改善。   相似文献   
913.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内部火焰筒的燃烧和冷却性能,建立了回流燃烧室模型,通过热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其失效原因。通过引入不同孔型和不同孔倾角的气膜孔,与初始结构故障件的冷却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结构件最高温度和最高温度梯度的位置与实际故障件的失效位置相同,可认为失效原因是高温和高温度梯度共同导致的;改变孔结构后回流燃烧室壁面最高温度相对于原结构均下降,最多下降了281.34 K,最少下降了60.15 K;当采用同一种孔型时,孔倾角为30°的冷却效果最好,孔倾角为60°的冷却效果最差;当孔倾角相同时,收敛孔的冷却效果最好,因为在孔出口附近的截面上产生了一个与原旋涡对反向的旋涡对,从而改善冷却效果,柱形孔的冷却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14.
详细介绍了某重型燃气轮机天然气燃料燃烧室全温全压试车台建设,及全温全压排故试验。建立的全温全压试车台满足使用要求,积累的试验台建设经验为后续更高指标的试验器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燃烧室全温全压试验重现了电厂故障,验证了燃烧室壁面烧蚀的原因,为燃烧室现场排故及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全温全压燃烧室排故试验经验。  相似文献   
915.
回顾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和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的发展历史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和APU分别在民用发电领域及飞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对APU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主要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介绍了该主要部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人们了解APU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现状及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6.
谢爱元  武晓松 《推进技术》2014,35(7):956-964
为研究外侧面燃烧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及燃面退移速率的特点,在Fluent平台上完成了内孔、外侧面燃烧SFRJ的燃烧室内燃烧流场的数值计算。在所涉及的工况中,计算结果表明:外侧面燃烧的SFRJ中,再附着点之前,燃面退移速率较大,来流空气质量流率150g/s,总温600 K时,最大燃面退移速率比内孔燃烧增大43.5%;再附着点之后,燃面退移速率快速减小;随着来流空气总温的减小,固体燃料末端的燃面退移速率开始沿轴向增大;随着来流空气质量流率的增大,燃面退移速率开始增大的位置不断前移,而其增大速率不断减小;因大部分区域内燃面退移速率较小,导致其平均燃面退移速率比内孔燃烧减小21.9%至40.5%;外侧面燃烧的推力比内孔燃烧的小,但比冲相差不大;补燃室及喷管表面处流场温度比内孔燃烧低500~1000 K。  相似文献   
917.
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管路主要用于供油、引气和测试等,其重要性往往易被忽视,而成为故障易发部位。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燃烧室管路部件的可靠性,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总结了燃烧室的管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管路材料、直径以及壁厚的选择,形状的确定,相配件的热膨胀协调、卡箍与支架的设计,振频及动应力计算与测试,焊接方式的选择与工艺控制,后期校形控制等主要因素。通过对以上各设计细节的控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管路易出现的各种问题,降低燃烧室管路故障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18.
贾真 《航空发动机》2014,40(4):61-68
针对壁面喷射方式,分别在冷态喷流和燃烧工况下探讨了喷射角的变化对超声速流场中的燃料掺混效果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带角度喷射能明显减弱壁面垂直喷射导致的强激波,减小激波/边界层干扰带来的总压损失,在燃料掺混特性方面,减小喷射角会降低近场穿透距离,减弱近场的掺混效果,而对中场的穿透深度及掺混效果影响不大,但带角度喷射的远场的穿透深度及掺混不如垂直喷射。所以垂直喷射时,虽然更多的燃料和空气发生掺混,燃烧效率要高于带角度喷射的,但会以牺牲很大的总压为代价,所以在工程中建议采用带角度喷射配合其他喷射方式。  相似文献   
919.
采用大涡模拟结合多步化学反应模型开展了突扩燃烧室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动开环控制方法研究.针对突扩面形成的大尺度旋涡脱落和运动是形成低频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突扩截面上放置窄缝进行小流量空气喷射和燃气吸出的方法进行燃烧不稳定的开环主动控制.通过大涡模拟仿真表明,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比较有效地干扰突扩面上大尺度旋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0.
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分析了固冲发动机补燃室非稳态沉积过程中燃气流动边界形状变化对燃气流动及沉积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补燃室内壁面的非稳态沉积规律,对直连试验中出现的进气道出口拐角烧蚀沟槽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粒径的粒子在补燃室内的分布特性差异较大;凸起的沉积块可改变燃气流向,使进气道出口拐角处的高温区变大,易形成沟槽;点火初期,掺混区进气道之间的沉积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