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航空   1739篇
航天技术   187篇
综合类   254篇
航天   33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961.
材料LY12CZ在固定的一组循环数下,对其中每一预定循环数进行不同应力水平的疲劳试验,并测出材料的韧性变化率,以此为损伤变量得到该组循环数下损伤量与交变应力水平关系的曲线族,该曲线族可以转换成相同损伤量下交变应力与循环数关系的等效损伤线族,通过对材料LY12CZ等效损伤线族测试和分析,给出损伤线族方程表达式,由此得到的损伤累积模型可以计算复杂加载下材料的剩余寿命,多级加载实验结果与测试值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962.
45#钢微动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动疲劳发生于两零件的接触表面间,紧密接触表面间的微辐滑动是产生微动疲劳的重要因素。微动疲劳导致零部件的强度显著降低,是引发意外失效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材料的微动疲劳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45^#钢在室温下的微动疲劳特性,通过采用宏观力学试验与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45^#钢微动疲劳破坏的机理。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微动疲劳特性的重要因素,从而加深了对微动疲劳过程的认识,而且其中一些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材料上去。  相似文献   
963.
为了评估水声对抗子母弹在不同跌落冲击条件下的可靠性,应用LS-DYNA对母弹在不同跌落参数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在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为样本的条件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母弹跌落冲击影响参数与子弹应力峰值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弹体各子结构在跌落高度、角度及跌落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冲击响应规律;母弹体头螺、壳体结构冲击变形较大,内部子弹冲击应力值变化幅度较小;网络模型较准确预测子弹的应力峰值,可极大地降低仿真次数,提高跌落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研究冲击压缩下用作电探针保护介质的甲烷气体状态参数 ,用二级轻气炮加载方法加速平面钨合金飞片到 4.77km/s、4.89km/s和 5 .0 5km/s,撞击封装有甲烷气体的铝靶。采用六通道瞬态光学高温计系统记录下甲烷气体的高温辐亮度历史 ,拟合出甲烷的表观辐亮度温度。给出了对应飞片速度下初始压力为 0 .1 2MPa的甲烷气体的冲击压缩参数。实验分析表明 ,强冲击波压缩下的甲烷波后温升较小 ,冲击波后的气体存在非平衡热辐射过程和非平衡化学反应区。分析认为 ,甲烷气体是优越的电探针保护气体  相似文献   
965.
对质量载荷在冲击、振动及噪声等动力学环境上的影响作了统计能量分析(SEA)与试验研究。分析与试验结果是满意的,其结论对工程系统动力学环境预示、评估和制定试验条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测的塑性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offin-Manson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周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测的塑性功模型,即选择滞回能的一半Wai、拉伸断裂塑性功Wf及一个材料常数β来定义发生明显循环硬化及循环软化材料的疲劳损伤参量Di=(Wai/Wf)β。并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别讨论了外界作用程度(Wai)及材料的固有属性(Wf及β)在低周疲劳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7.
缓进给断续磨削时射流冲击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缓进给磨削时烧伤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射流冲击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创新构想,并通过缓进给断续磨削时施加侧向射流冲击弧区的磨削实验研究其换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冲击强化换热技术确是提高弧区换热效率的有效方法,且射流速度越高,换热效果越好。该研究将在解决难加工材料磨削烧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用基于内聚力的界面模型分析了纤维增强韧性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研究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受横向荷载时,诸如纤维排布方式、纤维体积占有率以及纤维和机体模量比等细观参数对界面损伤和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纤维体积占有率和纤维模量提高,以及纤维按四方排布时,虽然能增加复合材料刚度,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更容易损伤.当界面脱粘现象存在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主要由界面强度决定.  相似文献   
969.
以四种织构纤维编织体(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织构纤维编织体损伤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纺织学角度分析此种现象.结果表明,2.5D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三维整体性,所制备复合材料抗损伤性良好.而三维四向、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差,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纤维编织体的整体性遭到致命破坏,复合材料出现低应力断裂,抗损伤性很差.  相似文献   
970.
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对流与冲击换热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孔内对流和冲击换热这两部分冷却达到最大进行了优化.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结构中单位面积冲击孔数量和多斜孔数量比为1∶3, 多斜孔倾角为30°.本优化属于混合约束优化, 采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分析, 得出了在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在压力降和单位面积冷却气量一定条件下的优化结果, 存在冲击换热和多斜孔内换热的最佳分配, 该结果对指导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