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航空   37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刘娜 《今日民航》2011,(2):64-68
白色的冰雪世界,雪因人而生动起来。雪世界里玩法有很多,取向各有不同:有人装备齐全,是真正的玩家;有人呼朋引伴,只是图个热闹;还有人不过想发发呆,纯粹为了看雪景、赏情境……只要你想,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恣意玩雪,即便摔疼了也心甘情愿!于是开始向北,找冷,拥抱冬天!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业主单位国家减灾委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测试工作,并首次引入了卫星应用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轨测试完成了预定的测试内容,各项指标均满足<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总要求>的规定,且卫星数据在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及环保应用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五十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十余个省份,给航班飞行带来极大的困难,时值春运,运输和保障压力更显巨大。面对这些,民航系统各条战线上,从领导到一线员工,上下一心,将旅客利益置于首位,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全力以赴应对灾害天气,力保航班安全,涌现出许多经典的航班保障事例,但同时也显现出诸多应对突发灾害情况中的民航系统各单位在应急机制、应急处理能力、设备保障和协调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首次发射专门的环境卫星。  相似文献   
15.
16.
吴玮 《航天器工程》2019,28(2):134-140
高分四号卫星具有响应速度快、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势,是监测溃决型洪水发展变化状况的有效手段。以江西省鄱阳县河堤溃口引发的洪水灾害为例,将灾区灾后多时相的高分四号卫星连续监测图像与灾前高分一号卫星图像结合,提出空间位置关系约束条件下的溃决型洪水范围提取方法。通过构建人口评估模型,实现受灾人口的快速估算。应用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能及时监测突发性溃决型洪水,并能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对灾区的连续监测;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图像的洪水范围提取和受灾情况评估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溃决型洪水范围及其变化的监测评估。根据溃决型洪水灾害监测评估的实际应用需求,从多种卫星的组合观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性能指标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应用和后续卫星研制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减灾应用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地震、洪涝、台风、干旱、森林与草原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均有发生。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1,(5):47-47
日木宇宙开发战略本部“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工作组4月22日提交报告.强烈支持发展“准天顶”GPS增强系统.并建议增加报文发送能力乃至与灾害管理相关的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曦 《航天员》2012,(5):59-60
“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责任。2012年的地球日已过去,而环境与气候问题却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空间技术能否助力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国际空间站即将参加回馈我们地球家园的行动,SERVIR系统中的ISERV系统即将登上国际空间站,通过来自空间站的全球观测,给研究人员提供独特的视角来进行环境研究和灾难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