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582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本文总结了在飞机维修中铝件粘接的应用经验,阐述了铝件的粘接方法。  相似文献   
832.
崔济亚 《推进技术》1993,14(4):14-17
利用导叶反扭和前倾,算出叶高反力度只变化0.032,且峰值在叶根附近的涡轮,而间隙站压力仍在叶尖最高。对此作出分析及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33.
跨大气层飞行器再入段RCS控制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航天飞机为例.论述了跨火气层飞行器反推力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RCS推进器的控制模型。同时分析了RCS在回路中的各种工作模式和多推进器的系统冗余及其组合方式。最后在对RCS系统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了航天飞机在再人段飞行时的RCS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34.
发动机叶片与部件修复工程中的焊接技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航空发动机叶片、涡轮盘、火焰筒修复工作的技术经济意义出发,提出了“修复与强化技术系统工程”的概念。论述了该系统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以焊接技术为主及其相配套的一系列前置与后置处理技术组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35.
根据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本文详细讨论了因腐蚀介质──Na2SO4、NaCl、V2O5引起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高温部件热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836.
介绍了系统可靠性验证试验中α、β风险值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当一个定时试验方案被用来验证含有冗余的系统的 MTBF 时,α、β风险值不仅取决于 MTBF,而且取决于系统内冗余百分比和被试系统数量。  相似文献   
837.
针对冗余捷联惯导的故障诊断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传感器输出数学模型未知的情况下,仅通过传感器之间的冗余关系,利用传感器正常工作时的测量值和改进的神经网络估计输出值生成残差进行故障诊断。仿真试验表明,利用神经网络补偿产生的残差可以检测到未补偿时的故障。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到单故障,还对多传感器同时发生故障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38.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热效率和降低航空发动机的NOx排放量,2000年,欧共体在欧洲第5框架下起动了为期4年、总投资1亿英镑的高效且环保的航空发动机(EEFAE)技术平台建设。在该平台的环保航空发动机部件验证(CLEAN)计划下,德国的MTU公司和法国的SNECMA公司等提出并研究了间冷回热循环航空发动机。 CLEAN计划下的间冷回热循环航空发动机,包括齿轮驱动的先进技术风扇、低压轴上的减速齿轮箱、中间的  相似文献   
839.
阐明了在直升机动部件疲劳设计和寿命评估中,采用传统的安全寿命方法确定的使用寿命偏于保守.提出了应用损伤容限法于直升机尾桨叶延寿中,根据尾桨叶的疲劳危险部位具有一定的安全裂纹扩展的损伤容限特性,在加强使用中的检查维修的同时,可保证尾桨叶安全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840.
提出两种空间站机器人最小振动操作动力学方法。一种是利用空间站灵活操作臂的运动学“自运动”快速消除空间机器人大型柔性机械臂的残余振动,同时使灵活操作臂在工作时不产生使柔性大臂变形和振动的激振力。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灵活操作臂与空间站和柔性大臂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零空间运动进行空间站机器人的无振动操作。推导出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柔性大臂和灵活操作臂间的作用力与机器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渐进稳定的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的控制,以安装在弹性基础上的平面四自由度机器人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