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航空   2206篇
航天技术   274篇
综合类   402篇
航天   5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依据大速度前飞状态桨叶气动环境,通过对桨叶动力响应、翼型气动力、流场尾迹分布和桨根力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建立桨毂振动载荷预计模型。基于Leishman—Beddoes的附着流模型和动态失速模型计算翼型气动力,桨叶运动考虑刚性挥舞模态和弹性挥舞模态,诱导速度采用动力人流理论和Pite—He广义动态尾迹理论。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以某型直升机为例。通过几种不同模型的计算,表明流场尾迹分布和桨叶运动变形对桨毂振动载荷预计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飞机垂尾抖振问题是制约现代及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垂尾抖振载荷抑制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气动弹性问题。综述了容克13、F15、F/A-18和F22等飞机发生抖振现象到近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从机理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并通过风洞试验进行的验证。介绍了研究者提出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技术和研制的导流栅、扰流器和抖振载荷缓解系统以及进行的实际应用。提出对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和智能材料的优化配置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根据轻小型薄壁结构飞机重量轻、蒙皮薄、框架少的特点,在LE-5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中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试验机支持方案完成了全部试验。在后机身处支持进行前机身、机翼、襟翼、起落架和发动机架等试验;在起落架接地点处支持进行6框以后的机身和垂尾等试验。试验中对飞机分布点载荷的施加,对配平载荷的施加,对试验件支持夹具的设计及加载控制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尝试,为今后轻小型薄壁结构飞机的全机静力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装配止动夹具是某发动机齿轮轴装配其它零件时的工装。针对夹具的型腔为渐开线螺旋内花键难加工问题,采用了控制模芯几何参数浇铸法及增强塑料的合理配方,使止动夹具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5.
给出了某飞机在全机疲劳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中由于多裂纹导致的破坏情况。也给出了通过疲劳试验中应变测量推算剩余强度破坏部位应力的方法。文中斜线裂纹被处理为与测量应力方向垂直的投影值。同时采用了多处损伤剩余强度净截面屈服判据预测破坏载荷。研究表明,推算破坏载荷和净截面屈服判据是合理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996.
研究薄壁结构在声载荷激励下的随机振动响应问题是进行结构声疲劳估算和设计的基础。从此问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在结构声疲劳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有关模态分析法、数值积分法、统计能量分析(SEA)法及有限元素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得到了各方法在计算薄壁结构受声激励时振动响应的各自应用范围。同时也指出了薄壁结构在声载荷作用下振动响应研究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7.
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反压引起不起动计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5):431-435
1引言隔离段是高超声速进气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气动热力缓冲段。隔离段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下游燃烧室的反压变化而不影响上游进气道的流态,避免进气道出现不起动。隔离段应在承受反压变化的同时不破坏上游进气道流场,组织好隔离段内所形成的激波串,高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外径161mm、壁厚1.5mm的不锈钢激光焊管进行了补偿器接头的内高压成形实验研究,对成形后零件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内凹缺陷产生的原因,重点研究了轴向进给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轴向进给量小,圆角成形困难,成形区壁厚减薄量大;轴向进给量大,有利于成形圆角,成形区壁厚减薄量小,但轴向进给量过大,容易形成内凹现象。当轴向进给量在21.5—22.8mm间,能够获得外形尺寸与最小壁厚均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  相似文献   
999.
一种新的自由涡尾迹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洪江  胡继忠 《航空学报》2004,25(6):546-550
在使用自由涡理论进行旋翼气动计算时,尾迹几何结构的确定是计算旋翼气动载荷以及空间流场计算的关键。发展了一种新的自由涡尾迹结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得到收敛的尾迹结构,能比较准确地计算桨叶载荷分布。算例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压比调节器的调整是发动机试车中比较重要的过程,如何进行有效、准确的调整,成为发动机、附件生产厂家比较关心的课题。本文就该附件在试验台上的一些试验结果,提出它的比较合理的调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