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将H∞控制理论应用于飞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按照干扰抑制原理将控制系统的设计转化为H∞标准控制问题;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加权函数构造出广义的被控对象;最后,采用Matlab的鲁棒控制工具箱求得俯仰角控制器。频域分析和时域仿真均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标称性能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2.
闫文旭  兰华  王增福  金术玲  潘泉 《航空学报》2020,41(z2):724395-724395
星载雷达由于其探测范围广、距离远、全天候等优点,在预警防御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观测平台的高速运动以及摄动干扰、传感器观测非线性等问题,使得星载雷达目标高精度跟踪带来严峻挑战。针对星载雷达非线性状态估计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的非线性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非线性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通过迭代优化获得了闭环解析解。此外,针对坐标变换中俯仰角量测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目标高度的俯仰角估计方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较传统非线性滤波方法,如扩展卡尔曼滤波、不敏卡尔曼滤波、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继卫星星间天线对用户航天器的跟踪规律,建立了准确的误差传递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文中首先定义了误差传递模型所需的各类坐标系;然后使用微分方法分别建立了中继卫星轨道误差传递模型、中继卫星姿态误差传递模型,分析了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与指向精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位置保持控制对指向精度的影响;最后借助于STK软件的轨道计算功能,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误差传递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设计研制的DFD低速风洞α-β机构的设计要求,结合以往同类型机构的设计特点,提出了DFD低速风洞α-β机构的设计方案,并对机构工作原理和α、β两个角位移的调整精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机构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飞机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飞机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与飞机自动驾驶仪控制规律设计的优劣关系密切.为此,对某型飞机自动驾驶仪的比例式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仿真研究了控制规律中的速率反馈及位置反馈的作用和选取原则,进而设计出性能良好的飞机角位移自动驾驶仪比例式控制规律.通过大量仿真比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基同波束干涉测量,建立了航天器姿态测量数学模型及方程,给出了姿态解算方法,并对方程可解性与解算精度因子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在轨航天器轨道运行,进行了基于同波束干涉测量的航天器姿态解算数值仿真和误差分析,对解算误差和观测俯仰角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3个地面测站针对航天器上3个下行天线信号开展同波束干涉测量,辅以精度因子约束进行姿态解算,可以获得有效的航天器姿态信息,其精度最高可达0.001°。该方法可以作为在轨航天器姿态测量的备份手段。  相似文献   
17.
自动着舰的控制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美军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上最合适的ACLS控制构型。首先,分析了垂直速度指令和俯仰角指令在轨迹控制本质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将上述两种指令控制结构与两种动力补偿系统(速度保持APCS和迎角保持APCS)一对一组合成4种控制构型,仿真比较了这4种构型在指令响应、风扰抑制上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其物理原因。结果表明,H·指令加迎角保持APCS的控制构型对飞机纵向控制更有利,特别是对轨迹、高度要求严格的着舰任务。这与美军的实际试飞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8.
波音翼身融合(BWB)飞机方案代表了在亚音速运输机效能方面的潜在突破。通过对其可行性论证以及对这种新飞机的研制,开始了这项方案。在初期的研究阶段,飞机型式定为800名乘客的翼身融合飞机和常规布局都按7000n mile的设计航程进行比较,两种飞机都基于2010年进入服役的发动机和结构技术。结果显示,与常规布局相比,BWB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包括起飞重量下降15%、燃油消耗每海里下降27%。后来在波音内部确定了乘客为200-600名、其部件的通用性水平和生产效能都很高的BWB系列运输机的研制。研究的情况业已证明BWB能够易于适应的巡航马赫数高达0.95,与建立在相同技术上的常规型亚音速运输机相比,最新的波音BWB系列的性能改进得到的提升超过了早期NASA发起的研究预期。  相似文献   
19.
高速保护功能作为主动控制技术之一,已在当代电传民机上广泛应用。结合空客电传民机设计实例,首先分析了该功能的必要性和设计目标;其次探讨了该功能的设计考虑,包括高速保护裕度考虑、高速保护方案考虑和故障情况下的考虑;最后阐述了高速保护与其它包线保护功能的关系,包括与滚转角保护的关系、与俯仰角保护的关系和与法向过载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面向无人机全包线飞行时动态的非线性、战损/故障导致的舵面效能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时变干扰问题,以俯仰角控制为例,设计了L1自适应控制器,同时设计PI控制器以便对比分析控制性能。通过开展一系列仿真试验,可以发现,对于存在模型不确定性、舵面效能变化和外部时变干扰情况,L1自适应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明显优于PI控制器,满足无人机的控制需求,为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