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205篇
航天技术   58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实验室等离子体参数的探针测量中,一般只注意作离子电流的修正.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探针污染和灯丝高能电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大得多.仅仅考虑灯丝高能电子对电子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传统的方法求出的Te误差可达80%—200%.灯丝高能电子还使得饱和电流的测量误差达70%—150%,亦即电子浓度的误差.故需要对测得的电子温度和电子浓度作适当的修正.文章还讨论了探针表面污染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2.
为了发展基于电推进的大功率空间运输系统,需要开发和验证功率达数十千瓦的电推进系统,深空任务电推进系统优化的比冲要求高达105s。凯尔迪什研究中心(KeRC)正在开发这样的电推进部件。本文概述了 35kW离子推力器 IT-500及其流动单元FCU-500的验证现状。作为其验证的一部分,完成了IT-500 和 FCU-500的2000h寿命试验。其中,离子推力器大部分验证条件是:输入功率17.8kW,使用了40kg氙,2018h寿命试验。本文介绍了磁场和离子光学以及石墨格栅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93.
针对复合材料高质量的加工要求,结合各加工技术的优点,本文提出二维超声复合电解/放电加工技术(2UECM/EDM),并对其表面生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二维超声辅助磨削加工时单磨粒的运动轨迹对加工表面沟槽的加宽作用和电解/放电加工的整平作用,通过研磨面积比(δs)来分析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Ra)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复合材料SiCp/Al维超声复合电解/放电加工的表面生成机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周进给距离、电压和二维超声振幅等参数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其中,表面粗糙度与磨粒单周进给距离的变化趋势一致;较高电压时电解/放电加工效应显著,导致增强颗粒裸露进而增加了Ra;轴向和切向二维振动共同作用下显著增大δs值,而其值在1.8附近时Ra出现明显的转折变化趋势。因此,当δs大于1.8时的工具和工件振幅以及较低电压参数,加工时对增强颗粒的拖曳和碾压可以显著降低表面不平度、较大幅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4.
空心阴极和离子推力器或霍尔推力器的耦合放电与其和平板阳极的独立放电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工作特性不同和寿命大幅缩短等。基于空心阴极的设计寿命与其在推力器中实际寿命显著不同的事实,归纳分析了空心阴极在推力器中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推力器中电场、磁场、背景中性气体密度等因素对空心阴极寿命的影响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5.
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阴极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原理,分析微细阴极工作特点及制作难点,提出微细组合放电加工制作阴极的方法;利用精密电加工设备,通过"联动复合进给"、"内、外面转换"及"平动与拷贝"式微细放电,制作多种截形的微细阴极;进行超声-电解复合微细加工试验,阴极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6.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NA-CA0015翼型表面流动分离的控制特性。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电极电压、电极位置和布置方式等参数对翼型分离控制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分析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在失速迎角附近可以有效抑制翼型的流动分离,实现气流的完全再附着;在来流速度为20m/s时,将气流再附着的迎角提高了5°。  相似文献   
197.
等离子体助燃对燃烧产物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在燃烧实验段中产生等离子体,进行了等离子体助燃条件下丙烷/空气混合气燃烧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的实验研究.测量了空气、丙烷/空气混合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光谱特性,通过烟气分析仪测量燃烧产物成份,得到了燃烧产物中O2,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激励器放电电压、空气流量、丙烷流量对燃烧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助燃时,O2和CO体积分数变化速率增大;稳定燃烧后O2和CO体积分数小于常规燃烧的,燃烧效率提高;减小放电电压,增大空气、丙烷流量,等离子体助燃的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单脉冲放电试验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放电凹坑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碳纤维排布方向上放电凹坑形状和个数不同,电极与碳纤维垂直时出现多个凹坑的概率高达86%,并分析了多个放电凹坑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9.
由于飞机起落架的很多结构可以简化为圆柱,可以通过研究等离子体抑制双柱绕流的噪声来研究等离子体抑制起落架气动噪声的可能性.实验在低速风洞中进行,来流速度分别为34、51、68和85 m/s,采用在上游圆柱体模型后半部的内外表面铺设四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方法,验证等离子体激励抑制双柱绕流气动噪声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单频降噪量最大为6 dB,总声压级最大降低了3 dB,并对噪声峰值频率产生了影响,激励前的二阶频率约为390 Hz,激励后的二阶频率约为510 Hz.  相似文献   
200.
超临界机翼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鑫  黄勇  王勋年  王万波  唐坤  李华星 《航空学报》2016,37(6):1733-1742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激励器可控雷诺数,采用测力以及粒子图像测速(PIV)等研究方法,从二维机翼到三维半模,从低雷诺数到高雷诺数,开展了对称布局式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超临界机翼气动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机理,实现了等离子体"虚拟舵面"的功能。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2×106的情况下,对称布局式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较好地抑制超临界机翼绕流流场分离,使失速迎角推迟2°,最大升力系数提高8.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