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9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9篇 |
航天技术 | 206篇 |
综合类 | 52篇 |
航天 | 4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创新通信技术在国家重大空间技术开发计划中有着巨大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基于网络编码的空间通信技术,旨在探索未来基于网络编码的空间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潜力。首先讨论了空间通信的特点,并给出了不同编码方法的概述;详细介绍了基于网络编码的批量稀疏编码(BATS码)创新技术。BATS码作为一种潜在的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多跳中继网络中严重丢包问题;给出一个BATS码原型设计和实现,实验结果证明BATS码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最后,讨论了BATS码在空间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用于处理航天飞机遥测数据的数据通信系统已在新墨西哥白沙靶场这里的遥测主控站JIG-56中建成。因为航天飞机数据进行了卷积编码,因此该数据系统需要Viterbi译码器。但是航天飞机采用的是非标准码,过去勾空间飞行器提供译码器保障的工厂已不再生产这些译码器。由于没有其他公司为航天飞机数据译码设计Viterbi译码器,为此研制了这种所需的译码器。本文叙述了这种译码器的性能要求及其设计。 相似文献
113.
114.
提出了RS系统码的一种变换域译码的算法,该算法不用球错误位置多项式的根和错误值,运算结构规则:用Groebner基理论分析证明了关键方程的解是在〈r=l-m意义下解集合M中的最小元素。 相似文献
115.
提出了RS系统码的一种变换域译码的算法,该算法不用求错误位置多项式的根和错误值,运算结构规则:用Grbner基理论分析证明了关键方程的解是在相似文献
116.
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天线受到遮挡或者弱信号环境中易出现信号失锁现象,信号恢复后的重定位时间成为接收机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时频二维估计、适用于中低动态应用场景的失锁快速重定位技术,利用信号失锁前测量的载波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等信息对失锁后的多普勒频率及码相位进行估计,信号恢复后直接启用信号跟踪,无需进行位同步和帧同步,即可实现快速重定位。对该技术进行工程实现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信号输入功率高于–145dBm(积分时间为10ms)、失锁时间小于60s时,接收机重定位时间在1s以内。 相似文献
117.
根据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建立了信号级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雷达的测距精度,以及这种体制雷达发射信号波形设计对雷达侦察装备侦察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数字储频(DRFM)的转发式干扰对脉冲调频测距雷达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18.
为定量评估导航信号的测距性能,本文研究了在轨卫星导航信号畸变导致的测距偏差估计问题。基于Vernier采样原理利用大口径抛物面天线采集在轨卫星导航信号,经数据处理获得一个伪码周期的脉冲波形。在此基础上,对该波形起点位置进行精确估计,然后根据延迟锁定环工作原理产生超前本地波形和滞后本地波形,获得E-L鉴别器曲线,最后估计鉴别器曲线的零交叉点偏差,该偏差即为卫星导航信号畸变导致的测距偏差。利用北斗卫星采集信号,获得了B1频点I支路信号的测距偏差,验证了该估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9.
为满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2.4m跨声速风洞流场品质改进的需要,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的风洞流场控制模型作为控制器设计的验证平台。由于难以建立精确的空气动力学模型,且2.4m 跨声速风洞长期运行积累了大量的试验运行数据的实际,数据建模成为建模方法的首选。在硬件上,建立了基于反射内存技术的流场控制仿真系统,以获取现场采集的数据。建模方法采用数据建模方式,主要是利用系统辨识理论,将整个系统看成是一个“黑箱”,利用现场采集的数据来确定系统的参数和输入输出间的映射关系。采用以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MAX)作为风洞系统的数据模型,应用互信息法、曲线拟合法和伪最近邻点法分别确定了模型中采样间隔、时间滞后以及阶次3个参数。对比了最小二乘线性回归、BP 神经网络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3种方法对模型的拟合效果,确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为最终的拟合方法。为了提高仿真的精度,根据风洞运行的特点,将其整个过程划分为冲压、启动和调节3个阶段,分别建立了各个阶段的子模型。由于风洞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并且延迟和阶次较大,采用了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压缩方法,实现了简化子模型规模的目的。最后,采用多模型融合的方法将各个阶段的子模型通过加权的方法来完成融合,从而构建起整个风洞系统的模型。稳定段总压和驻室静压分别通过所建模型得到,最后通过马赫数的计算公式得到试验段马赫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运行包络线范围内的试验工况下,总压预测精度达到0.1%、马赫数预测精度基本达到0.001,达到了研究的目的。该项工作的开展较为系统地建立了暂冲式风洞的流场控制模型,建立的模型将为下一阶段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