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45篇
航天技术   423篇
综合类   250篇
航天   2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01.
张雪松 《航天》2014,(5):50-53
红色的火星是人类最早了解的大行星之一,它也是除了地球外,太阳系一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内,还有稀薄的大气层,外加可能存在水,也是最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星球。因为这些特点,自阿波罗登月后,火星就是人类尤其是美国航宇局念念不忘的目标。虽然由于技术和预算等各种原因,人类登陆火星还遥遥无期,但以美国航宇局为首,世界各国已经把火星作为未来载人航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2.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和基本内容,平等性和差别性是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公平的基本原则。由于城乡二元分化及传统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地方。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公平中,制度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道德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公平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3.
基于视觉模型和图像特征的遥感图像压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图像具有纹理复杂、边缘丰富的特点,通常难以实现高压缩比.统计了图像经过小波变换后在不同方向、不同级别子频带的能量分布.然后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VS)模型中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SF)和遥感图像的能量分布特征,提出一种不同频带小波系数的变步长量化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嵌入式小波图像编码器.实验结果表明,与不采用心理视觉量化的压缩方法相比,在相同压缩比下,峰值信噪比略为降低,但恢复图像的主观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4.
1 前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和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5.
清代,龙与皇权已密不可分,整个大清帝国成了龙的帝国。龙变成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服饰、建筑、瓷器等生活用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心里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是带来好运和辟邪的象征。因此在服装配饰、剪纸、皮影、年画、工艺品、节日、食品、地名、街道名称中游龙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6.
明西  郭际 《西南航空》2012,(9):36-38,40,42,44,46,48
转场这种哈萨克牧民们持续了千年的生活方式似乎正慢慢的从历史中淡出,牧民们的生活方式在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些变化中人们或充满希望,或失落,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哈萨克人开始在新的世界中重新寻找着自己民族的位置了。  相似文献   
207.
本文讨论了我市住宅小区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的水平和状况。  相似文献   
208.
士元 《航天》2011,(4):30-33
2011年的4月12日似乎是很平常的一天,但50年前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平凡的事。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世界第1艘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拉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序幕,从此人类在太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9.
胡杨 《太空探索》2012,(11):1-1
1962年11月1日,苏联的"火星"1号探测器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启程,飞向遥远的火星。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计划于次年6月19日到达火星,但是当它3月21日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火星"1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第一个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毫无疑问,这次火星之旅失败了。站在整整50年后的今天回望,人类的火星探测之旅可谓悲喜交加。"悲"的是,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火星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事实上,"火星"1号并不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210.
令飞 《航天员》2012,(2):25-27
去年,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决定将其运行寿命由2015年延长到2020年。投入近千亿资金之后,美、俄、欧、加拿大、日本等成员国(组织)都在努力拓展其应用,让国际空间站能“物有所值”,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国际空间站作为教育平台的开发。其实,早在国际空间站建造初期,驻守其间的航天员就意识到了太空生活、微重力环境下的种种奇妙现象对于学生的巨大吸引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