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189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飞机拨动开关布置的人机工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人机界面设计中拨动开关的布置位置与人的操作特性直接影响飞行员的作业工效。本依据座舱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行了飞行员手的可达域及最佳作业域的工效分析及仿真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设计了相关实验,通过实验对人的操作特性进行分析,对飞机座舱开关的合理布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
在长度测量仪器中,原理误差多娄得由机构的非线性传动特性与要求的线性化刻度特性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弦机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在测量仪器中广为应用。讨论了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正弦机构摆杆的工作长度,从而减小机构的原理误差。  相似文献   
33.
基于着色Petri网和CPN Tools平台,研究了维修作业过程的建模方法,提出了维修作业过程建模方法与步骤,采用模特法计算每一步操作所需时间值,采用人体动作代谢能耗预测模型计算每个操作的能耗值,实现了维修作业建模与仿真、作业序列的控制以及维修人员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的定量计算。以A320飞机前起落架轮胎拆卸作业为例,采用CPN Tools软件进行了维修作业建模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方法引入了传统维修作业模型中没有涉及的人机工效因素,能够有效评价维修人员的作业舒适性。  相似文献   
34.
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传热传质类比的方法,对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的绝热温比进行了实验研究。多斜孔为规则的叉排形式,小孔与平板表面在主流方向上夹角α均为30°。在吹风比为1.0~4.0的范围内,研究了具有不同展向间距比p/d,流向排距比s/d的实验板绝热温比分布;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孔距与排距的最佳比值,以及吹风比对绝热温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可拓学及其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可拓学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介绍,阐述了可拓学的发展与当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6.
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绳牵引并联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雄伟  郑亚青  林麒 《航空学报》2004,25(4):393-400
首先概述了法国航空局SACSO项目关于绳牵引并联机构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研究工作,然后从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运动学及性能分析、工作空间的分析与综合、静刚度分析、运动控制和力控制等六方面,详细分析了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中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必须根据飞行器的类型,以工作空间大小为依据进行构型设计;其运动控制方案可借用PID控制或自适应控制,其优点是便于动力学模型的线性化和解耦;其力控制方案可借用经典的阻抗控制和力/位置混合控制,但适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更完善的力控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计算方法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技术相比,这种试验研究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压气机试验次数和测量点数减少60%左右,缩矩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最后本文给出了二个优化目标不同的静叶转角优化算例,以验证本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