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633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77篇
航天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根据疲劳载荷造成的随机裂纹对结构极限应力和截面模量的影响,给出了结构构件在裂纹扩展下的构件剩余抗力的表达形式,分析了结构系统中每一个单元在静载和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形式,并考虑了各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对该单元可靠性的影响。具体分析了结构系统在静载和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失效机理以及各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在静载和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数值算例对结构系统同时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的可靠性分析,表明在不同的使用年限内,静载和疲劳载荷对结构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结构系统主要失效路径中既有单元静强度失效又有疲劳失效,这是符合结构系统使用真实情况的。  相似文献   
252.
'W'型无尾布局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N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W’型无尾布局的流动机理。与参照前掠翼布局相比,‘W’布局优越的气动性能来源于其流动形态的变化:小迎角时,翼身融合升力体设计,使机体表面流动更为通畅,升力增加,机体部件干扰减小,部分补偿了因机身加宽,浸润面积增大带来的摩擦阻力,使总阻力没有明显增加。α≥6°,‘W’布局具有新的流动结构,机翼上表面流动由侧缘涡和前缘涡及其诱导的二次涡所控制,侧缘涡与前缘涡之间产生有利干扰,增强了对机翼表面流动的控制能力,不仅带来涡升力,而且有效控制了前掠翼根部流动分离,是其具有优越纵向气动性能的物理原因。‘W’布局新的流动结构为其横侧气动性能改善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布局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气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的基本设计思想。从实验、数值计算两个角度对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气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增升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4.
TC4的铣削加工中铣削力和刀具磨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C4铣削加工时的铣削力试验,研究了干切削时和有氮气介质铣削时影响铣削力大小的几个因素,为提高金属去除率优化了切削参数。同时通过刀具磨损试验,对上述两种铣削方式,比较了在不同的切削速度下铣削时铣刀后刀面的磨损,证实了以氮气为切削介质能够大大地改善刀具的磨损状况和提高刀具的寿命。  相似文献   
255.
对带有可偏转的襟翼式扰流片的二维翼型所产生的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亚音速试验确定了在两种雷诺数条件下改变扰流片的偏转角和迎角对流场所产生的影响。对平均表面压力和脉动表面压力以及尾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且对尾流进行了纹影流动显形。给出了与扰流片流场非稳定特性有关的结果。研究表明,旋涡脱落是扰流片尾流的主要特征,它决定着整个流场的非稳定特性;旋涡脱落的特点与扰流片的偏转角有关;当扰流片偏转角较大时,脉动表面压力场(旋涡脱落频率分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256.
卢子兴  王嵩  李忠明  芦艾  刘静 《航空学报》2006,27(5):799-804
针对不同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比的聚氨酯复合泡沫塑料进行了宏观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性能。讨论了微珠与基体粘接界面质量以及微珠内外径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界面粘接不良导致了材料性能的下降,并基于Mori-Tanaka方法和幂函数模型对不同粘接状况下材料弹性模量的上下限进行了预测。此外,还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材料形貌,并进行了细观压缩实验,观察了表面胞体的变形和失效情况,从而对这类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7.
铰接式旋翼舰面瞬态气弹响应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舰面铰接式旋翼桨叶桨尖与机体相碰的原因及参数影响,本文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用有限转角模拟桨叶绕铰刚性运动和非线性准定常气动模型处理气动力。通过与国外计算及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1)挥舞限动块脱开前,桨叶弹性变形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脱开后,桨叶刚性运动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2)舰面流场采用梯形流时,计算的桨尖挥舞位移最大;3)挥舞限动角大小及离心式限动块释放时间对桨尖最大挥舞位移影响不明显;4)直接增加桨叶挥舞刚度可显著地减小桨尖向下最大挥舞位移;5)随总距增加,桨尖挥舞挠度减小不明显,这是通过增加总距来减小桨叶挥舞位移不可行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258.
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加工表面形成过程的角度说明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59.
SiC工件ELID磨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ELID(在线修整砂轮)磨削方法对SiC进行磨削试验,从材料去除机理、砂轮粒度的选择、切削深度等方面探讨了SiC ELID磨削参数的选择.实验表明:砂轮粒度、切削深度对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在磨削效率和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找到优化的工艺参数,使效率和精度达到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用粒度为W3.5的金刚石砂轮磨削20 min,表面粗糙度可达到0.023μm.  相似文献   
260.
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编织角、不同纤维体积含量、不同编织结构的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弯曲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编织工艺参数对材料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材料的变形及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三维编织T300/环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弯曲力学性能,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编织角、纤维体积含量及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有较大影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破坏机理与编织工艺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