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57篇 |
免费 | 630篇 |
国内免费 | 45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913篇 |
航天技术 | 888篇 |
综合类 | 387篇 |
航天 | 27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93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351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79篇 |
2003年 | 261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31.
932.
933.
三维喷管的类型和基本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轴对称的三维喷管的应用要远远早于二维喷管。但奇怪的是,二维喷管名词的出现却先于三维喷管,因而引起了许多误解。早期的动力装置的排气管、喷管等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轴对称的圆截面。近代和现代的活塞式飞机、汽车的排气管,涡桨式飞机、喷气式飞机以及各种导弹的尾喷管也大多为圆截面的。那么,现代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喷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在航空界,涡 相似文献
934.
祖磊%何钦象%李辅安 《宇航材料工艺》2006,36(3):14-18
由微分几何理论,导出了纤维缠绕圆环壳曲面的滑移和架空判据。基于薄膜理论和网格理论,结合圆环壳几何特征,得到了内压作用下纤维螺旋加环向缠绕圆环壳的平衡方程组,给出了均衡缠绕线型的确定方法。以稳定缠绕条件和壳体强度要求为约束,缠绕层最小质量为优化目标,利用收敛效率较高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求得了不同爆破压强下的各项最优均衡缠绕参数。文中的设计方法真实反映了环壳结构特征和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算例表明可直接应用于纤维缠绕环壳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935.
全球尺度高时空分辨率海面风场探测是当前全球气象研究及预报预测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传统海面风场探测技术存在测量区域有限,且受天气环境限制明显等问题.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NSS-R)测量技术风速反演原理,以捕风一号1级数据产品为输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风速数据为参考风速,采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GMF)方法... 相似文献
936.
给出了基于广义二维主分量分析(G2DPCA)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特征提取 方法。与主分量分析(PCA)相比,在寻求最优投影方向时,它直接基于二维图像矩阵而不 是一维向量,在特征提取前不必将2维图像矩阵转换成1维向量。与二维主分量分析(2DPCA )相比,它可以同时去除图像行和列像素间的相关性。基于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 (MSTAR)计划录取的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结合预处理,G2DPCA在大大降低了特征 维数的同时,又改善了识别性能,并且正确识别率在97%以上,且对目标方位变化具有较 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37.
938.
英国最重要的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国家空运局正投资1500万英磅对伦敦区域管制中心进行设备升级,这是该中心自2002年启用后的第一次设备升级。为满足可预知的不断增长的航空旅客的需求,英国国家空运局正在升级技术席位并培训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使他们能运行将来的新系统。位于英国汉普郡Swanwick的伦敦区域管制中心处理的航班置由启用时的1,667,381个航班上升到2005年的1,858,003个航班。该中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管制中心之一,该中心还管制一些欧洲最繁忙和最复杂的空域。 相似文献
939.
分析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和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示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建立高过载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建立高过载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过载发动机绝热层设计和烧蚀预示方法。其中关键技术是高过载流场的模拟,对粒子加入法和弯管分离法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认为弯管分离法原理上是可行的。为了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开展了弯管通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弯管装置具有使凝相粒子聚集形成高浓度粒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