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407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1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低轨遥感卫星太阳翼驱动机构(SADA)普遍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受步进电机不平稳驱动特性的影响,卫星平台的姿态稳定度很难进一步提升。为了满足高分七号卫星姿态稳定度需求,降低驱动机构转动对卫星姿态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驱动的高稳定度太阳翼驱动主动控制方案。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存在稳定裕度低且易与太阳翼低阶模态耦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相位补偿策略。高分七号卫星应用结果表明:太阳翼驱动主动控制方案及其相位补偿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太阳翼驱动过程中的转速波动,抑制对卫星产生的姿态扰动,可为后续其他高分辨率卫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2.
针对月球上升器主动段制导中面临的上升器实际参数与制导计算机中存储参数不一致的问题,研究并提出PEG参数自适应估计的方法.通过分析,将对PEG制导有影响的参数如质量、质量流量、比冲、推力等转化为两个参数vex和τ,并利用加速度计输出对其进行估计.最后通过对使用参数自适应估计的PEG和未使用参数自适应估计的PEG的对比仿真,验证了PEG参数自适应估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3.
低压涡轮叶栅流动分离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进宝  乔渭阳  孙大伟 《航空学报》2007,28(5):1055-1061
 实验研究了低雷诺数条件下射流式旋涡发生器(VGJs)控制的低压涡轮叶栅,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吹气式低速涡轮平面叶栅风洞中进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19 000~260 000,自由流湍流度为1%。实验中对VGJs吹气比为0~8,53%Cx,63%Cx和72%Cx射流位置,0°,30°,60°和90°射流偏斜角度,25 000,50 000和100 000雷诺数状态下叶栅出口流场和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VGJs有效地控制了低雷诺数条件下叶栅吸力面的流动分离;VGJs需要一个最小有效吹气比,大于此吹气比时,VGJs效果基本上不变,高吹气比VGJs效果稍微减弱;VGJs射流偏斜角越大,控制效果越好,90°偏斜角效果最好;位置对VGJs效果影响很大,VGJs控制流动分离的最佳位置应该在分离点附近;随着雷诺数提高,VGJs效果减弱,更高的雷诺数,VGJs会增大叶片损失。  相似文献   
664.
基于旁路溢流原理的流体脉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飞机液压系统向高压、大功率方向发展,周期性流体脉动更容易在液压能源系统中产生流固耦合振动,导致液压管路疲劳破坏。针对被动式流体脉动抑制方法不具备自适应性、对低频脉动抑制效果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旁路溢流原理的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方法,即在与能源主管路连通的分叉管路上安装压电陶瓷驱动伺服阀主动消振器,通过主动消振器的溢流产生次级脉动波与主管路中原有压力波相互抵消,使管路中流体脉动减小。并针对流体脉动周期性特点,提出一种在线频率估计的自适应前馈控制方法,利用参考传感器测量泵源脉动信号,在线获取脉动频率,并以此频率构造控制器的参考输入信号,实现对流体脉动的主动控制。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主动消振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脉动主动控制方法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能对流体脉动进行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665.
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主动隔振系统的模型,并对其动力学和控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和仿真表明,上层质量对主动控制力的影响较大,采用中间质量的加速度作为反馈量时下层刚度对隔振效果影响明显。在系统的前馈控制形式中,振动频率的变化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但反馈环节将会降低稳定裕度;在反馈控制形式中,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次通道的延迟作用可能使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666.
论述了振动主动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并将其应用于超精密加工车床的振动控制,通过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与原有三通四点空气弹簧的共同作用,车床振动的振动幅大为下降,加工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67.
具有电磁约束阻尼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计算(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vibration control of beam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 (EMCLD) which consists of electromagnet layer, permanent magnet layer and viscoelastic damping layer. When the coil of the electromagnet is electrified with proper control strategy, the electromagnet can exert magnetic force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so that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is attenuated.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curr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force produced by EMCL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using Hamilton's Principle and then reduced with the assumed-mode method. A simulation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a cantilever beam is conducted under the velocity proportional feedback to demonstrat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y of EMCLD, and the beam system with the same parameter is experiment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a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CLD i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suppressing modal vibrat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beam system has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larger control current. The EMCLD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pplicable and efficient tool for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668.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69.
自适应桁架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宝  刘华  张令弥 《航空学报》1996,17(6):118-122
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对于自适应桁架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十分重要。为了确定主动构件在自适应桁架结构中的配置,通过引入闭环模态耗散能因子概念,来评价主动构件在结构振动阻尼控制中引入的结构模态主动阻尼的相对大小,由此建立主动构件配置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一平面自适应桁架结构优化数值计算,说明了该优化配置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0.
进行了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运七飞机上的应用研究。在大量前期实验和算法分析的基础上,以实验方法进行了源声场及次级声场性能的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了频率漂移对系统的影响,及收敛因子与系统的优化。最后进行了飞行状态下的噪声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