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407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1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针对马赫数2.92,总压2.6MPa和总温1530K的超声速来流条件,基于主动喷注乙烯的燃料喷注方案,在后缘突扩凹腔燃烧室中开展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究。通过采集50kHz的CH*基自发辐射图像,详细观测了火焰传播过程并进而研究了主动式燃料喷注方案对点火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点火以后,CH*基强度沿时间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激光激发阶段、初始火焰阶段、过渡阶段和全局火焰阶段)。对于采用凹腔主动式燃料喷注方案,都会经历一个类似的初始火焰形成、减弱、增长和迅速发展成全局火焰的过程,区别在于采用凹腔后壁面燃料喷注方案的初始火焰要更加微弱,而且要经历一个难以观测到CH*基信号的初始火焰沉寂阶段。在全局当量比0.03~0.07的条件下,凹腔前壁面燃料喷注方案要比凹腔后壁面燃料喷注方案更加利于初始火焰的发展,但在形成全局火焰以后会引起较大的波动不利于火焰稳定。  相似文献   
622.
本文介绍了南航创新开发的牵引车主动防碰撞管理系统及驾驶人员疲劳检测系统.牵引车主动防碰撞预警管理系统针对牵引车外形和安全运行需求,融合了全景拼接、远距超声波测距、视觉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实现牵引车防碰撞智能预警及驾驶员驾驶提醒,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23.
构件裂纹的探测和主动控制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将具有特殊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形状记忆合金——NiTi丝埋入构件内部,利用构件内NiTi丝的电阻率大、对应变敏感和加热后可以产生巨大回复力等特点,可以实现对构件中的裂纹进行探测和主动控制裂纹的扩展。通过光弹试验和数值分析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24.
飞翼无人机因其特殊气动布局而具有机动能力强、隐身性能好等优势,但特殊布局和复杂飞行环境也给控制系统设计带来通道耦合及多源干扰影响问题,飞翼无人机抗扰控制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多源干扰影响下的飞翼无人机纵向指令跟踪控制问题。首先,将高度和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跟踪误差的镇定问题;其次,将高度和速度通道之间的耦合及多源干扰影响视作集总干扰,然后引入高阶滑模观测器(HSMO)技术估计跟踪误差的动态和集总干扰;最后,基于高阶滑模观测器的估计信息构造了复合非线性动态逆输出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案显著提升了飞翼无人机指令跟踪精度和抗干扰性能。本文研究将促进飞翼无人机抗干扰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飞翼无人机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625.
目前对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主动悬架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数学模型的简化程度和精确程度对主动悬架的控制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有时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非常困难.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的四分之一机械模型,并用ADAMS和MATLAB进行联合仿真.联合仿真的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动力学方程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推导,为复杂机械系统的控制仿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6.
以直升机主动扭转智能旋翼的数学模型作为控制对象,以主动桨尖偏转引起的桨毂五力素的4阶谐波分量作为输出项,以主动桨尖偏转角作为输入项,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主动扭转智能旋翼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控制试验,研究不同频率组合的控制信号对桨毂五力素4 Ω谐波分量的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627.
阐述了以压电材料作为感受器与作动器进行真实飞机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一些应用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了真实飞机座舱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地面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28.
 介绍利用埋入复合材料梁的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对其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及其结果。利用埋入的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对其进行模型识别而得出结构的动力学模型, 再将该模型用于控制器的设计,其优点是当结构本身或者约束、环境等发生变化后, 可对结构的模型重新进行在线识别, 及时更新控制参数,避免控制失效, 而且不需要事先知道结构的其他属性。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全维状态观测器技术, 结合所选取的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识别的结构动力学模型, 可以设计出其最优控制器。实验表明, 传感器信号的频谱峰值最大可以被有效地降低20dB 左右。  相似文献   
629.
王芳  林涛  张克 《航空学报》2015,36(6):2037-2046
针对由于敌防空系统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所带来的进攻导弹突防难题,提出主动反拦截突防(IAIP)的概念,以弥补传统机动突防仅考虑进攻导弹的逃逸而忽略其攻击任务的缺陷。根据IAIP制导的内涵,在综合考虑目标的机动性能、拦截导弹末段的拦截特性及进攻导弹的控制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建立进攻导弹-目标-拦截导弹的三体运动模型。将突防制导指令的设计等效为最优控制的求解,其中突防指令为实现燃料最省目标的最优解,进攻导弹的过载、拦截导弹的脱靶量、进攻导弹的攻击角、打击精度和突防后的视线角,分别为控制约束、路径约束和末端约束。借鉴控制变量参数化(CVP)方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并将路径约束离散化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得到突防时机给定条件下制导指令的数值解。提出基于CVP的混合遗传算法(CVP-GA),用于求解最优突防时机及制导指令。仿真结果显示,采用IAIP最优控制算法的进攻导弹在成功突防后的打击精度仍可满足任务要求,且其燃料消耗相对于传统串联式突防方法降低了23.7%,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630.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入口来流Ma=2.1和T0=846K,p0=0.7MPa的条件下凹腔主动喷注对点火的影响,通过分析高速摄影拍摄的瞬态图像和合成后的统计图像对比了采用凹腔前壁面喷注、后壁面喷注等组合方式的三种乙烯点火方案,并对采用凹腔前壁和后壁面喷注相结合的组合喷注方式开展点火前冷态流场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在此工况条件下,凹腔前壁面喷注容易使燃料在凹腔角回流区内和火花塞处聚集,而凹腔后壁面喷注更加利于点火产生的初始火核在凹腔内传播,但在相同喷前压力下凹腔后壁面的喷注压降要更低;为了使燃料主动喷注后在凹腔内分布更加均匀,凹腔前壁面喷注位置应该设置在靠近剪切层处,而凹腔后壁面喷注位置应该设置在靠近凹腔底壁处;采用凹腔前壁喷注和后壁面喷注相结合的喷注方式相比于单采用前壁喷注和单采用后壁面喷注的喷注方式,凹腔的燃料分布更加均匀,点火后凹腔内火焰更加均匀稳定。当凹腔主动喷注当量比达到0.03、全局当量比达到0.14时,火焰就能穿过剪切层引燃凹腔下游横向射流,在串联凹腔中稳定地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